10月1日起,海口全面实行垃圾分类。一个月来,海口市不断加强宣传,完善垃圾分类收运、处理设施设备,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垃圾资源化回收利用率提高到30.17%、减量化效果显著提升,全市垃圾分类氛围浓厚,市民逐渐养成环保绿色的生活习惯。
工作人员演示厨余垃圾处理智能设备的操作。陈长宇 摄
琼山开展垃圾分类宣传集市吸引群众的参与。王程龙 摄
垃圾资源化 “玩”出新花样
“这机器真好,餐厨垃圾扔进去几个小时就变成有机肥,还没有什么气味。“11月1日,秀英区海悦东方小区居民王阿姨提着厨余垃圾来到小区智能餐厨垃圾降解机旁,用IC卡在感应区刷卡后,把垃圾投放进去。
“面板具有称重功能,会根据重量自动转换成积分存到居民IC卡里。”海悦东方小区物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积分可以到自助兑换机兑换礼品,住户参与热情高涨。
据了解,这是海口首台智能餐厨垃圾降解机——“大胃蛙”,能在6-24小时内有效分解餐厨垃圾,垃圾减量达到95%以上。智能餐厨垃圾降解机可以就地处理厨余垃圾,让垃圾不出小区变废为宝,使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餐厨垃圾中的蔬果皮可以做成酵素,67岁的吕琴每天把回收的几十斤坏果子送到白沙门教育环保站。“这些果子可以做成酵素,不仅能清洗衣服上的污渍,还能放在厕所消除异味,用处大得很。”吕琴说,每天辛苦一点把坏了的水果运送过来,非常值得。
废安全帽打造的宇航员、旧饭盒改成的工厂、排水管做成的高铁、热水器盖和抽油烟机壳改造的卫星……在龙华区宝岛花园智能垃圾分类屋旁,用垃圾打造的艺术墙,色彩一暗一明,立意深刻,受到了住户的一致好评。同样“垃”风的还有美兰区和平南街道琼苑广场的垃圾分类主题宣传长廊,一面用废弃轮胎、键盘、拖鞋等物品打造的“海底世界”,让附近居民感受到美景的同时,也了解了垃圾变废为宝的小诀窍。
资源有效利用是垃圾分类治理目的之一,回收利用率越高,后端处置压力越小,资源浪费也就越少。11月1日,记者从市园林环卫局获悉,目前海口进入再生资源回收渠道的可回收物约1020吨/日,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量约405吨/日,资源化回收利用率约30.17%,比2019年资源回收利用率提高约15个百分点。
由废弃物品与3D彩绘结合打造而成的墙体艺术作品。陈长宇 摄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