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一名家长在自己发布的短视频中大呼:“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从视频内容上看,这名家长认为老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辅导功课,使其承担了老师应负的责任和工作。视频结尾处,这名家长问:“教是我教,改是我改,之后还要昧着良心说老师辛苦了,到底谁辛苦?”看到这一幕,不少家长表示,这名家长说出了他们想说却又一直不敢说的话。
所谓家长群就是老师依托通讯app建立的聊天群,老师可以在群里和家长就孩子的在校表现等信息进行交流。建立家长群的本意是建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桥梁,帮助老师家长及时沟通孩子的学习动态。但是近年来,家长群屡屡成为媒体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却不是人们乐于看见的。
因为许多家长发现,家长群突然变成了工作群一样的存在:老师在家长群里分享孩子的动态和布置作业,会要求家长签到打卡;很多家长在群里“彩虹屁”接力做了本就应该老师完成的工作,让人不堪其扰;还有的老师像前面提到的江苏家长吐槽的那样,让家长完成许多老师的工作;甚至还有家长在家长群里约架打个头破血流……于是许多家长群背离了建立的初衷,令人遗憾。敢于像这位江苏家长那样“豪横”退出家长群的毕竟是少数,即使大多数老师不会对家长退群的孩子“打击报复”,这样的事件也足够引起反思,究竟如何让家长群发挥其原本的作用?
首先,家校育人的边界应该被明确。家校协同育人既然同等重要,就应该各司其职而不是九龙治水。以江苏这位家长为例,批改作业很明显是老师的分内事,老师就不能要求家长替自己完成,家校共育的职责边界急需厘清。
其次,育人先育己,许多教师应当提升自己的师德。老师和家长之间的地位毫无疑问是平等的,以领导上司的语气要求指示家长,这不是为人师表的行为。教育是潜移默化的,相对于学科知识,与学科素养相关的人格特征,更是教师综合素养的体现。
一名优秀教师不仅要做传授知识的“经师”,更要做善于育人的“人师”。培养“有才有德”的优秀人才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试想当老师在家长群颐指气使享受家长们的各种恭维和吹捧,反过来会对孩子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今年10月,《海南省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负面清单》发布。其中,不认真进行备课、授课、布置与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等,被列入教师职业行为负面清单。期待经过有关教育部门的努力,让家长群回归其本质!(鲁杰里)
扫码可关注“黄灯笼辣评”微信公众号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