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清华美院一名女学生(代称“清华学姐”)发帖称其学校有一名男同学(代称“学弟”)骚扰自己,并将该男生的身份信息公开至社交媒体,扬言要该男生在朋友圈“社会性死亡”。后经查询监控,才发现是一场误会,但事件已在网络上发酵。而后,疑似当事女生回应“互相道歉,就此了结”,随即引发网友对该事件的讨论。
社会性死亡,原本只是个网络流行词,多指在公众面前出丑,没脸见人的意思。在这个“清华学姐”的口中,“社会性死亡”则是将学弟不道德的行为曝光,让他暴露出罪恶的本性,继而被“社交孤立”。
现今,人们对社交网络有过高的依赖和期待。当女生误以为被性骚扰时,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找学校、找派出所举报骚扰者,而是通过发朋友圈曝光。在她们眼里,官方的处罚不及社交化的制裁,使其“社会性死亡”,更能平复被性骚扰的怒火。如同“清华学姐”希望的那样,“性骚扰”事件连同学弟的个人信息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引起不少网友谴责该学弟。然而,在发现这只是个乌龙事件后,信息曝光对该学弟的影响并没有马上消失。
随着事件的发酵,“清华学姐”也被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即使该女生有意识地保护自己的身份信息,但网友们还是扒出了她的姓名、学号,甚至还有高中时期的照片。网络舆论逐渐偏离了事件本身,变成了“容貌羞辱”“学历质疑”“性别之争”……网友们借伸张正义之口,行网络暴力之实,“以学姐之道还治学姐之身”,发泄自己内心的黑暗,用一场更大的网络暴力结束这一闹剧。
为了发泄内心的愤怒,“清华学姐”在朋友圈曝光学弟个人信息,企图让其“社会性死亡”;在两人已经和解的情况下,网友仍对该女生进行网络暴力,迫不及待让其尝到“社会性死亡”的滋味。舆论是利器,但不能滥用。“社会性死亡”最为可怕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既是受害者又是加害者。(杨朝青)
扫码可关注“黄灯笼辣评”微信公众号。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