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经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的一种以发热、皮疹和全身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通常在夏秋季节高发。
发病通常在被伊蚊叮咬后3-14天发病,通常为5-8天,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39℃以上),一般持续3~7天,伴剧烈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疼痛、乏力、恶心、呕吐等;在发病后第3-6天,面部四肢出现红色皮疹或出血疹;严重者发烧5-8天后可能有出血的现象,包括鼻子出血,牙龈出血,皮肤下出血,尿血等。
主要预防措施
做好防蚊措施,外出旅行建议穿着浅色长袖上衣和长裤、皮肤裸露处涂抹驱蚊剂(有效成分:避蚊胺DEET)、住宿有空调的宾馆酒店、睡觉时使用蚊帐等;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的时段(通常是8:00-9:00、17:00-18:00)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旅行归来做好个人健康监测,一般应自我观察2周,一旦出现身体不适,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旅行史,以助于诊断和治疗;防止积水,清除伊蚊孽生地,尽量避免用清水养殖植物。对于花瓶等容器,每星期至少清洗、换水一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把所有用过的罐子及瓶子放进有盖的垃圾桶内。将贮水容器、水井及贮水池加盖。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