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7月23日消息(记者卢海浪 特约记者陈创淼)7月22日,记者从海口市秀英区教育局获悉,为解决部分“双职工”家庭暑期孩子看护难问题,该局制定《秀英区2021年暑期托管服务工作方案》(下简称《方案》),选定长滨小学、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学、海口市康安学校、海口市第三十三小学4所学校,以及秀英区校外活动中心、秀英区文化馆、海秀镇社区学校3个教学点等点位开展暑期托管服务。
据了解,该区暑期托管分为全托和半托两种形式,每个点位都有一张课表,课程设置丰富多彩,满足家长和学生多样化需求。
服务包含兴趣课程、基础托管
根据《方案》,秀英区的暑期托管的对象为小学1至5年级在校学生,优先托管“双职工”家庭中看护困难的儿童、留守儿童等亟需暑期托管服务群体。
海口市秀英区长滨小学、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学、海口市康安学校一、二年级课表。
海口市秀英区长滨小学、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学、海口市康安学校三、四、五年级课表。
托管模式分为全日制托管和半托管两种模式。全日制托管为2021年8月2日至8月27日(不含周六、周日)。每天托管时段为8:20-11:40,14:20-17:40;午休11:40-14:20。半托管为2021年7月21日至8月27日,每天选取某一时段进行托管。
海口市第三十三小学暑期托管班课表。
其中,秀英区长滨小学、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学、海口市康安学校、海口市第三十三小学4所学校均为全日制托管。以开设音、体、美、等兴趣课程为主,基础托管为辅。报名成功的学生,每天按时到(离)校,根据课表安排完成相应课程学习。
秀英区校外活动中心、秀英区文化馆、海秀镇海榆东社区学校海榆东社区教育点、海秀镇海榆东社区学校新村教育点、海秀镇海榆东社区学校水头村教育点、石山镇施茶村为半托管,只开设音、体、美、等兴趣课程,不提供基础托管服务。学生自主选择一门至两门课程报名,报名成功后,按时参加课程培训,课程结束后,家长接回家。
一个点位一张课表 课程设置丰富多彩
据介绍,为丰富课程设置,充分满足不同家长学生的需求,秀英教育局与团市委、团区委进行联动,整合资源,以“志愿团队+教育机构+学校”的模式推开暑期托管服务。
“我们通过与团区委、区美术家协会、区书法家协会对接,争取尽可能多的引进志愿义务团队在学校,开设契合学生学习特点、兴趣爱好的优质暑期托管服务课程。通过向第三方培训机构购买服务的方式,补足志愿义务团队在暑期托管师资不足,丰富课程设置。此外,还依托区青少年学生校外中心,开设各类音、体、美课程,开展暑期托管服务工作。”秀英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目前,该区已为每个托管点位设置了一张课表。记者注意到,课表中的课程包含演讲与口才、戏剧、编程、篮球、足球、跆拳道、美术、合唱、葫芦丝、架子鼓等,非常丰富多彩。
为保障师生安全健康,《方案》要求学校每天安排至少1名校警值班,配合做好托管学生上学、放学秩序维护、安全保障等工作。每位班至少配备1名管理老师、1名志愿者负责班级的日常工作事务,负责落实该班学生考勤、课间管理、教室卫生、组织放学等具体事务。学生在校期间务必保障1名校医或具有医疗资质的相关人员在校,确保及时处理学生突发的身体健康问题。
全托每人每天30元 半托全部免费
在费用收取方面,暑期托管坚持公益惠民原则,学校提供必要场所和设施设备,家长合理分担部分服务成本。
秀英区长滨小学、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学、海口市康安学校、海口市第三十三小学4所学校托管点,收费为每人每天30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托管费用。该区还计划在秀英区长滨小学、海口市康安学校推出午餐服务,有需要的学生可自愿选择,午餐费用另外收取;半托服务全部免费。
暑期托管开班前,秀英区将通过“山海相约秀美英姿”、秀英共青团公众号、各学校班级家长群等信息平台,发布秀英区2021年度暑期托管服务报名小程序,家长按照自愿原则进行申请,报满截止。
附:每个点位托管人数
1.计划在秀英区长滨小学托管点招收120名学生,分为4个班,一个班30名学生。
2.计划在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学托管点招收120名学生,分为4个班,一个班30名学生。
3.计划在海口市康安学校托管点招收120名学生,分为4个班,一个班30名学生。
4.计划在海口市第三十三小学托管点招收120名学生,分为4个班,一个班30名学生。
5.计划在海秀镇海榆东社区学校托管点(全日制托管)招收1个班,20-30名学生。
6.在秀英区校外活动中心开设18个兴趣班,招收334名学生。
7.在海秀镇海榆东社区学校(海榆东社区教学点)开设30个兴趣班,海秀镇海榆东社区学校(新村教学点)开设19个兴趣班,海秀镇海榆东社区学校(水头村教学点)开设14个兴趣班。每个教学点每个学生最多选课2门。
海秀镇新村教学点课表。
海秀镇海榆东教学点课表。
水头村教学点课表。
秀英区校外活动中心课表。
秀英区文化馆课表。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