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秀英区海秀镇儒益村委会那合村,村道新装了太阳能路灯,照亮了村民夜间出行道路;周仁村疏通了排污管道,解决了困扰村民已久的问题……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秀英区坚持开门教育,党员干部主动深入基层,倾听民意、回应关切、解决问题,积极把作风建设成果转化为为民惠民实绩,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学习教育带来的新成效、新变化。
儒益村新安装的路灯为村民出行提供便利。 记者 石中华 摄
聚焦群众诉求 解决急难愁盼
6月29日傍晚,记者来到那合村,随着天色渐暗,一盏盏太阳能路灯次第亮起,为村民照亮了出行道路。村民庄仙梅高兴地说:“以前村里的这条道路上路灯少,村民晚上出行很不方便。现在装了新的路灯,出行方便安全多了。”
此前,由于路灯使用年限较长、线路老化等原因,那合村村民小组部分路段路灯出现短路不亮等问题。“整条路有900多米长,一侧还挨着一个水塘,路灯损坏后大家晚上出行提心吊胆,生怕掉进水塘里。为此,我们向村里反映,希望对故障路灯进行检修。”庄仙梅说。
村民反映的问题和诉求,迅速转化为村干部解决问题的实际行动。儒益村将路灯安装列为民生实事项目,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迅速组织专业维修人员开展排查,对故障路灯逐一登记造册,并制定维修方案。“我们通过入户走访和召开座谈会的方式,广泛征求党员和群众的意见与建议。在维修安装那合村的路灯后,还专门对儒益村内的路灯盲区进行了全面排查。”儒益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新平介绍,该村及时将相关情况向上汇报,得到了镇党委的大力支持。目前,全村已累计安装太阳能路灯156盏,有效解决了村民夜间出行的便捷和安全问题,切实提升了村民的安全感。
扎实改进作风 真情惠及民生
6月29日晚,儒益村网格员王秀明像往常一样来到那合村开展巡查工作。他仔细查看每一盏路灯的具体情况,确保村民夜间出行安全。“通过定期巡查,一旦发现有损坏的路灯,就会立即上报并及时维修。”王秀明说。
如何对路灯等农村基础设施实现长效管理?周仁村党支部副书记严教博介绍,该村落实日常巡查机制,通过巡查发现群众夜间出行时路灯照明不足、排污排水不畅等问题。该村迅速采取整改行动,更换了12盏路灯,疏通7处排污排水管道,切实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条件。
“海秀镇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作为切入点,镇、村(社区)领导干部下沉一线,回应期待和诉求,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学习教育带来的惠民实效。”海秀镇党委书记胡炜彬说,该镇建立健全常态化巡查机制,安排专人对路灯、道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定期巡查维护,确保问题早发现、早解决。
秀英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聚焦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坚持动真碰硬查摆问题、真抓实干推进整改,将作风建设成效切实转化为解民忧、暖民心的实际行动,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作风建设带来的新变化。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