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秋佳节的临近,月饼市场逐渐火热起来,五花八门的花式月饼纷纷面世。伴随包装的越来越精致,月饼的价格也是水涨船高。逐年走高的月饼价格也让很多消费者望而却步,人们开始思考:为什么月饼越来越贵了,买到的究竟是月饼还是包装。(9月16日央视网)
其实,月饼过度包装的问题由来已久。近年来,红木盒、精铁盒、高档纸盒已经不香了,镶金盒、兽皮盒等天价月饼盒接踵而至。本来普通的月饼经过改头换面,少则上百,多则过千,价钱多了不止一个零。比买礼盒更可恶的是,一些黑心商家将质量低劣的月饼以豪华包装包裹后以高价售出,让消费者“买椟还珠”,自己则赚了个钵满盆满。
除了过度包装,月饼界的“创新”也越来越奇葩。为了博得消费者青睐,当下月饼的品种越来越多了。什么五仁、豆沙、枣泥月饼早已满足不了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生产商于是推出了榴莲味、小龙虾、芥末三文鱼月饼,甚至还有商家在研发臭鳜鱼月饼、酸辣粉月饼、螺狮粉月饼、胡辣汤月饼、酸菜牛蛙月饼等,各种奇葩味道让人“上头”。
当月饼成了试验田,万物皆可月饼的概念下,月饼还是月饼吗?月饼除了是一种美食,还是传统祭月习俗的载体,象征着大团圆。中秋吃月饼和赏月是中国南北各地过节的必备习俗,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可见,月饼的意义不仅是果腹,更是对文化的传承。与其绞尽脑汁把小吃做成月饼,还不如直接用好月饼的文化内涵。
说到底,过度包装也好,奇葩创新也罢,都是月饼的“内卷”,才卷出了这么多花活。不是说不让大家去节日营销,而是如此大费周折、铺张浪费真的不该。以去年朋友圈风靡的“五无”自制手工月饼为例,这些号称“手工”“私房”月饼,不仅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食品生产许可以及食品标签,更夸张的是月饼只有6两,礼盒却重达3斤。这不但增加了消费者的消费负担,还浪费了资源,制造了令环境“反胃”的垃圾。
过度包装和剑走偏锋不是高质量月饼,拒绝“内卷”、回归本真才是中秋节的正确打开方式。所幸的是,随着垃圾分类的推行,以及新修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的推进,人们将目光转向平价的散装月饼,开始从注重颜值向看重性价比转变。我们要做的,就是按需选择,向月饼“内卷”说不,如此,才能过上高质量中秋节。(孟伟)
扫码可关注“黄灯笼辣评”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