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新高峰村村民符国华:
搬出深山生活甜
在澄迈县福山镇龙凤村,村民们将采摘回来的南瓜装车,运往全国各地销售。 陈元才 摄
“这个月刚收完一轮芹菜,天气转凉了,下月就要开始种植红托竹荪了!”9月22日上午,在白沙黎族自治县牙叉镇新高峰村菌菇种植基地,基地主管符国华正在忙着安排村民们松土、起垄,并逐一检修遮阳大棚等设施。
在室内大棚种植芹菜,看似并不划算,但听完符国华一番娓娓道来,记者觉得“值得”。
“芹菜根系较为发达、耐旱,有利于改良土壤,对接下来轮作红托竹荪能起到很好的作用。”符国华说。
菌菇(红托竹荪)种植是新高峰村集体经济第一份产业。红托竹荪不仅富含蛋白质,还含有20余种氨基酸,具有较好的食补功效,近年来每斤售价为50元至100元,且市场行情持续走俏。
随着整村生态搬迁的实施,年过五旬的符国华与其他百余户村民一起,从位于海南鹦哥岭腹地、距离白沙县城约60公里的南开乡高峰村,搬到了位于牙叉镇新建成的新高峰村。家家户户都住进了宽敞明亮的两层民居,过上了新生活,也鼓足干劲开始尝试发展新产业。
去年底,在白沙有关部门的帮扶下,新高峰村引进优质农企,以“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投入资金建设占地50余亩的菌菇种植基地,共设置9个室内大棚以及橡胶林下1个简易棚,并雇请了符国华等8名村民当固定工人负责日常管护事宜。经过多轮培训,符国华成为菌菇种植基地的主管。
“这种菌菇喜欢阴凉,夏季高温并不适合种植,刚好轮作一下其他蔬菜,能让土壤实现生态修复,为接下来种植红托竹荪做好准备。”符国华介绍,今年7月至9月,工人们在这里零散种植了不少芹菜,喜获数千斤收成。
截至目前,该基地共计收成红托竹荪1万余斤。“以前在深山活了大半辈子,只懂得割胶,哪里懂得种植菌菇。”谈及如今的产业发展,符国华感慨道。
他告诉记者,按照生态搬迁补偿协议,白沙有关部门已为每位村民就近补偿10亩可开割的橡胶,搬迁新居将近一年来,大伙住上了新房子,产业发展也是蒸蒸日上,他对于靠勤劳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也越来越足了。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