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家园》荣获“圆梦奖”后在家乡舞台首演——
绘乡村振兴锦绣画卷 展幸福美好家园蓝图
《蕉林雨》舞段,东边日出,西边落雨,手把蕉叶,陶醉山野。羚羊 摄
载誉荣归,精彩亮相。
1月1日晚,原创舞蹈诗《锦绣家园》2022海南新年专场演出在省歌舞剧院上演,为广大群众的元旦假期送上文化“大餐”。这也是该作品荣获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圆梦奖”——最佳剧目奖后,在家乡舞台首次上演。当晚,海口市艺术团为广大市民游客带来了高品质的艺术享受,呈现了一场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盛宴,歌颂了党领导下的海南各族儿女的幸福生活,诠释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内涵。
紧扣主题 诠释当下时代内涵
帷幕拉开,掌声骤响。
2021年9月24日,海口市艺术团凭借原创舞蹈诗《锦绣家园》一举斩获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最高奖——圆梦奖“最佳剧目奖”。经过数月的精心打磨和不断完善提高后,《锦绣家园》家乡首演好评如潮,不仅呈现出海南民族文化艺术的无穷魅力,也充分诠释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主题。
《锦绣家园》由《序向远方》《上篇山水相逢》《中篇天地有爱》《下篇大美海南》《尾声绣家园》5个部分组成。该剧紧扣时代主题,在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的大背景下,以实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传承与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副线,通过音乐、舞蹈、诗、画等艺术形式,讲述了乡村振兴工作队的共产党员辰星与黎家织女阿月相逢于海南黎乡,带领各族同胞描绘梦想蓝图、共建美好家园的故事。
舞台上,演员们将丰富的内心情感外化成精湛的舞蹈语言,“跳”出了海南黎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寻和歌颂,以及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同时,织锦、制陶、鼻箫、黎歌等众多“非遗”项目通过与剧情的有机结合,为观众展示了一幅绚丽多姿的海南民族文化长卷。
“虽然听不懂黎族语言,但节目实在太精彩了,通过表演和字幕,我深深地被剧情和人物所感动,更加了解并喜欢黎族了,祝福他们吉祥如意”“《锦绣家园》将现代科技与舞台艺术有机融合,使作品精彩而不奢华、淳朴而不失华美,进一步丰富了作品的内涵,给予我们强大的视觉冲击”“故事生动感人,以乡村振兴为主线的《锦绣家园》,很好地传达了在新时代必须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愿景……”当晚,省歌舞剧院掌声如雷,好评不断,省内外的观众兴奋地向记者述说他们的观感。
《安居乐》舞段,崭新村落里村民安居乐业,收获富足,唱响欢歌。 记者苏弼坤 摄
承上启下 《黎族家园》的姊妹篇
“观众的认可,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和鼓励。感谢海南这片热土,给予了我们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和动力。”海口市艺术团艺术总监蒙麓光诚挚地表达着。
谈到“两个家园”,蒙麓光有着太多的话想说,《锦绣家园》与获得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金奖的《黎族家园》相较而言,“和而不同”是最大的特色。从编排《黎族家园》开始,就有意识地想要再做个续篇,承上启下的姊妹篇。前者偏重黎族传统历史文化的挖掘,把触角伸向黎族同胞的内心世界,从精神领域探寻黎族数千年历史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展示海南黎族的文化精髓,开启世界对海南本土文化的重新认知。后者则是把着眼点贴近当下时代,展现在党的领导和关怀下,海南黎族人民勇敢、善良、自信的品格,与各族同胞携手在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征程中努力奋进,呈现了姹紫嫣红、锦绣缤纷的时代色彩。
自2016年《黎族家园》创排至今,所到之地受到全国各地观众的喜爱,经受住专家组严苛的层层考验,并在近期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举办的“百年百部”传统精品复排计划重点扶持作品验收活动中全票通过,验收成功。此外,去年11月,应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和上海对外文化交流有限公司邀请,海口市艺术团携精心打磨的原创舞蹈诗《黎族家园》在上汽·上海文化广场剧场精彩亮相。此次演出作为“演艺大世界,艺聚大上海”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季剧目,受到观众广泛好评和业界人士赞誉。
《锦绣家园》创作的初衷也是如此,挖掘海南黎族丰厚文化,展现在新时代下黎族人民的幸福生活,诠释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内涵。在节目架构上,主创团队挖掘创作了《竹悠悠》《染万物》《纺车谣》《福寿赋》《蕉林雨》《安居乐》等全新舞段,把海南黎族传统的编织技艺和纯天然染色工艺等呈现在观众面前,并尝试把黎族舞蹈元素放大,提炼出崭新的舞蹈语汇;在音乐上,由本土作曲家组成的创作团队以海南本土音乐和黎族民歌为主旋律,穿插了部分现代音乐主题,并融入了弦乐,让音乐元素更加丰富,旋律更加美妙;在舞美设计上,以浮雕形式来呈现海南热带植物等,是本剧的全新尝试,也让舞台更加立体和真实。
云蒸霞蔚的大海之南,梦想的蓝图正在实现。 记者苏弼坤 摄
砥砺前行 不断锤炼艺术精品
当晚上演的《锦绣家园》,是在获奖基础上再打磨、升华改善之后的精品艺术。
蒙麓光介绍,五个部分都做了大量新的调整。人物形象上,将主要人物辰星的共产党员形象刻画得丝丝入扣、饱满动人;舞段编排上,做了新的改动,如为了展现《蕉林雨》中唯美浪漫的意境,将海南岛“东边日出西边雨”的自然现象搬到了舞台上,珠帘相互碰撞的视觉效果像极了太阳雨,特别设计的环绕雨声音效,更增添了观演现场的奇妙感;增加了《祀牛图》这个黎族男子阳刚豪爽、热血沸腾的章节,以展现男子力量的群舞,表现当下黎族人民旺盛的生活精神状态,使得各个篇章更加充实完善;尝试在舞蹈诗中融入蒙太奇的戏剧手法,几十秒的舞段中呈现出“编织”“造新房”“插秧”“采茶”“直播带货”等情景闪回的场景,辰星忙碌地出现在各个劳动场景中,带领着黎族同胞为幸福生活而奋斗,将乡村振兴工作队共产党员的人物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鹿回头》《达达瑟》还是《黎族家园》,能够独立成章的精彩片段都没有这一次多。《锦绣家园》在市艺术团不断探索和勇于突破的创新下,几乎全剧的大部分章节都能独立成章。“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即便在舞台条件不够的场所演出,当地群众也可以欣赏到精彩的片段,从而让文艺精品更好地走进基层,走到百姓身边。”蒙麓光高兴地说。
令人赞叹的是,黎锦作为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纺染织绣技艺的艺术化呈现贯穿全剧始终,而且与时代主题精妙融合。在结尾处,伴随着优美的歌声,一幅用黎锦织绣而成的巨幅党旗铺满了整个舞台,为建党一百周年献上来自天涯海角的各族同胞的美好祝福,获得经久不衰的掌声。
台上的美好难掩幕后的艰辛。从遥远北国踏雪而来、扎根海南热土30年的蒙麓光始终怀揣着对海南民族文化的热爱和崇敬之情,肩负着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和情怀,在省市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带领市艺术团这群无比挚爱艺术的阳光男孩女孩们,一次次过关斩将,一步步奋力攀登,用生命诠释艺术,舞动着青春,创作出一部部堪称经典的文艺佳作,交出一张张让家乡人民满意的答卷。
诚然,市艺术团的硬件条件需要改善的地方还有很多,但这些并未成为其创造精品佳作的阻碍,在坚持梦想的路上,大家一直坚守初心,砥砺前行,凭借着满腔的激情创作出一个个奇迹。
春天很快将如约而至,期待市艺术团迎来更加美好的春天,为海南人民奉献更多文艺精品。
此次活动由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中共海南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部、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海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共海口市委宣传部、海口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联合出品,海口市演艺有限公司(海口市艺术团)创作演出,海口经济学院南海音乐学院参演。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