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海口一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入选“2021年度环卫行业典型案例”
——垃圾分类并不难养成习惯成自然
近日,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公示了“2021年度环卫行业典型案例”,全国共有104项案例入选。其中,由海口绿星垃圾分类服务中心申报的“海口市碧桂园滨江帝景一期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打造项目”成功入选为“示范案例”。
1月10日晚,在海口市滨江帝景一期小区,小区居民将分类好的垃圾扔进垃圾桶。陈长宇 摄
小区垃圾分类氛围浓厚
干净整洁的垃圾分类投放点、生动有趣的废物利用背景墙、随处可见的垃圾分类宣传标识……1月10日下午,记者走进位于琼山区新大洲大道的滨江帝景一期看到,整个小区垃圾分类氛围浓厚,自觉垃圾分类成为小区居民绿色生活的新时尚。
“我们小区共有11栋楼,常住人口约1800余人,原来有18个垃圾堆放点,摆放了33个240升垃圾桶,每天产生生活垃圾约6500升,每日清运垃圾2次。”滨江帝景物业服务中心经理吴育聪介绍,自从小区开展垃圾分类以来,将原来的18个垃圾堆放点减少至2座定时投放点和1座延时投放点。
据了解,该小区通过入户宣传、悬挂标语、打造垃圾分类长廊和开展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等举措,提高业主的垃圾分类意识。同时,通过安排专职督导员上岗、撤桶并点等措施,积极引导业主参与垃圾分类。“垃圾分类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只有大家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参与分类,我们的家园才会越变越美。”小区督导员方建新说。
垃圾分类小成本大效果
“‘海口市碧桂园滨江帝景一期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打造项目’除监控外,未采用其他智能设备,而是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充分调动物业、居民和辖区街道、社区、城管等多个部门共同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海口绿星垃圾分类服务中心负责人林大委告诉记者,物业管理处在三座垃圾投放点均安装了监控设备,当发现垃圾分类错误时,可根据监控视频找出对应业主,再由街道、社区、物业等多个部门工作人员上门进行入户宣教,并要求签署垃圾分类承诺书,切实提高垃圾分类准确率,让居民更好地养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
林大委介绍,滨江帝景一期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实际花费并不高,可以在极小的成本下进行复制推广,充分说明了“垃圾分类并不难,养成习惯成自然”,在政府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中将起到良好的示范推广作用。
如今,随着滨江帝景一期业主的垃圾分类意识逐步提高,整个小区的垃圾分类知晓率100%、参与率90%,垃圾准确投放率超过85%,小区环境变得来越美,小区垃圾产生量更是锐减。据统计,目前该小区产生其他垃圾3300升、厨余垃圾800升,有害垃圾及可回收物得到充分分类,切实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
据了解,海口作为全国首批46个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2020年10月1日起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以来,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全民参与氛围日益浓厚,全程分类体系完整配套,资源化回收利用率不断提升,分类实效明显呈现。目前,在海口市建城区4228个居住小区和公共机构中,已配备分类垃圾桶4026个,覆盖率为95.23%,分类投放设施基本到位。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