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基层聚焦热
过节不停工,宣传不断档。连日来,无论是在报纸、广播电视,还是在网站、微信公众号、客户端,赣州开启全面“刷脸”模式。从新闻单位领导到普通记者,从除夕开始深入基层一线,通过一篇篇生动报道、一幅幅鲜活图景、一次次主动分享,让全国人民在春节期间又一次刷新了对赣州的认知。
赣州形象深入人心的背后,是全市新闻舆论战线的笃行不怠。市委宣传部密集调度市县两级新闻媒体深入开展“新春走基层”活动,以新闻报道的不间断,助力春节期间“两个不停”,为推动一季度强劲开局鼓与呼。全体新闻人衣带露珠、脚沾泥土、兵分数路,捕捉城市乡村喜庆佳节的同期声,讴歌干部群众坚守岗位的精气神,记录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新风貌。真情的讲述、动人的画面、精彩的故事,汇聚成一个虎虎生风、热气腾腾的赣州。
赣南春意闹,多彩客家年。当年历翻开新的一页,赣州新闻人迅速拿起“长枪短炮”,聚焦江南宋城历史文化旅游区的宋潮市集、渔湾里美食街的烧瓦塔、会昌县洞头乡畲族村的跳竹竿舞、全南县龙源坝镇雅溪古村的打糍粑……在多姿多彩的客家民俗活动中,春天的希冀热烈酝酿,赣南人民辞旧迎新再出发。
旅客从赣州火车站有序扫“健康码”出站。
春节我在岗,坚守也快乐。奔走在大街小巷、田间地头,一道道“流动风景线”让赣州新闻人深受感染。他们是守护人民健康的“天使白”,让平安不打烊的“火焰蓝”,公交车上的司机“夫妻档”,铁路线上的工务“姐妹花”,除夕夜为村民送水上门的村干部,每天为“疫”线人做爱心餐的志愿者……因为这群人的努力,赣州城更加文明、更加温暖。
高质量发展,高起点开局。赣南大地处处涌动着创新创业的活力与激情,召唤着大家用脚采访、用心感受、用情报道。丰盈的新闻“菜篮子”里,有吉利(赣州)42GWh动力电池等项目工地的苦干身影,有开源科技等企业车间的繁忙景象,有寻乌“巧耕人家”等农业基地的产销两旺。在赣州万象城、赣州爱琴海购物公园,势头火热的首店经济让大家眼前一亮;在章贡区红杉里街区、赣县井前家园社区,改造之后的崭新面貌让大家连连点赞;在南康区浮石乡圳玄村、兴国县东村乡澄江村,乡村振兴的滚滚浪潮让大家感怀于心……
把握春节这一特殊节点,赣州加强外宣选题策划,集中优势力量采编,瞄准媒体平台推送。2月1日,新华每日电讯刊发《一起向未来:虎年新春夜话》,报道于都县银坑镇村民谢南海一家与驻村干部共度吉祥年;同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发《工地上的团圆饭 天南地北春节味》,报道位于赣县区的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项目春节不停工,工人就地过春节。2月2日,人民日报刊发《年货足 幸福满》,报道会昌县新圩安置点农民饶金辉逛集市备年货,反映赣南脱贫群众的生活变迁。经济日报1月31日、2月4日分别刊发视觉专版,信丰县装扮城市喜迎新春、安远县东生围景区游客如织的画面跃然纸上。江西日报2月3日刊发《深入基层报道火热生活和工作》,报道该社赣州分社记者曹章保帮助于都县村民与儿子视频连线,实现“云团圆”。2月5日,人民日报客户端江西频道刊发《江西帮扶火炬手吉志雄:火炬“飞扬” 一起向未来》,报道曾在寻乌县挂职帮扶五年的全国供销总社干部、冬奥会火炬手吉志雄。2月6日,央广网刊发《江西“冰球娃”为冬奥健儿加油助威》,报道石城县轮滑冰球队小队员们的训练故事……上级媒体接连关注赣州,围绕“两个不停”、迎冬奥、疫情防控、文旅活动、客家年味、乡村振兴、“我为群众办实事”等主题,浓墨重彩报道了各地热闹过春节的情景,充分肯定了赣州高质量发展的成绩。
据统计,1月31日至2月6日,赣州市在中央大报大台大网共刊发稿件115条。其中,人民日报1条,新华每日电讯1条,经济日报2条,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1条,中央主要网媒87条,“学习强国”总平台3条;省级主流媒体发稿142条,其中江西日报7条,江西广播电视台25条,“学习强国”江西平台110条。内宣外宣齐发力,赣州故事、赣州声音、赣州担当的传播热度进一步提升。一个创新实干、攻坚向前、文明开放、宜居宜业的赣州,正英姿勃发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