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符号传播中华文明
在社交媒体上,日本电视台记者辻岗义堂展示“冰墩墩”徽章的一段视频让他获得了超高人气。“冰墩墩”的火爆也与这名日本记者的狂热喜爱和出镜报道密不可分。每当在会场看到“冰墩墩”憨态可掬地走过来,辻岗义堂总是追着合影。
这是辻岗义堂第一次来到中国。在他看来,“冰墩墩”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精彩的北京冬奥会,代表着乐观、开朗和热情的中国人民。“我的前辈曾经报道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北京能成为‘双奥之城’,这真的很了不起。” 辻岗义堂说。
人人都爱的“冰墩墩”代表着生机勃勃的中国形象,其火爆背后的是人们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对中华文明的认同。
1月19日,在泉州德化县陶瓷旅游观光工厂,小朋友们手捧“冰墩墩”和“雪容融”。新华社记者魏培全摄
“我对赛会吉祥物的看法,总是通过我的孩子们的眼睛。远在加拿大的他们已经很喜欢‘冰墩墩’了。”国家越野滑雪中心摄影经理阿诺德·林说,“熊猫是全世界都喜爱的一种动物,‘冰墩墩’将成为北京冬奥会一笔持久的遗产,成为奥运会历史上成功的印记。”
“此刻的中国,用憨态可掬的‘冰墩墩’表达了创造非凡、探索未来的自信,传递疫情之下团结互助的友好信号,展示以和为贵、热情好客的民族品格。”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金元浦说。
北京冬奥会搭建了全世界共襄盛举的舞台,架起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当奥林匹克遇上“中国年”,又赋予这届冬奥会特别的意义。
农历正月初五,一场特殊的新春“庙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出席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的贵宾汇聚一堂,摩纳哥元首阿尔贝二世亲王被展台上的“冰墩墩”面塑所吸引。
“他接过我递上的还未完成的‘冰墩墩’面塑,亲手将白色的‘小眼睛’安了上去,发出爽朗的笑声。他对‘冰墩墩’爱不释手,想要再捏一个。他说:‘家里有一对双胞胎,如果只带回一个,那就不好交代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面人郎”技艺第三代传承人郎佳子彧回忆说。
实际上,早在“冰墩墩”第一次亮相时,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就曾给予高度评价:“冰墩墩集中华文化精华和特色于一身,定会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亲善大使。”
一场盛大的开幕式、一群热情的志愿者、一个个一流的场馆,一次次周到的服务……人们把对北京冬奥会的由衷赞叹和感激之情寄托在亲切友好的“冰墩墩”上。
1月26日,在国家体育场(鸟巢)内,“冰墩墩”等待上场。新华社记者彭子洋摄
由“冰墩墩”想到北京冬奥会,由熊猫想到中国,“冰墩墩”代表了中国敦厚实在的大国气度、真诚好客的大国之礼和担当善为的大国之力。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张守伟说,这是“冰墩墩”的象征意义、标志意义和历史意义。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