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项目虚假宣传
本案中,朱国华等人以公司名义包装实体项目进行虚假宣传,制造自身实力强的假象。朱国华先后控制11家各类公司,类别涵盖资产管理、汽车服务、基金管理、融资租赁、文化传播等,显示其经营业务范围广,公司门面装潢气派,通过种种手段让被骗者相信其公司实力强劲。
“以这些公司名义包装或虚构实体项目,用所谓的合同、现场照片、项目资料等精心制作宣传资料,进行夸大或虚假宣传,有很强的欺骗性。”江苏高院刑二庭法官尚召生说。
据他介绍,高息利诱通常是犯罪分子屡试不爽的诈骗手段,有些被骗者甚至在不同案件中反复上当受骗。朱国华等人正是利用这一心理,用高息刺激,用“话术”引诱,用情感迷惑,一步一步把被骗者引到坑里。
此外,本案的被告人采取针对不同社会群体虚构包装不同项目的方式扩大诈骗对象范围,被告人不仅包装了两个针对老年人群体的“地宫穴位”涉养老项目,还包装针对年轻人群体的汽车服务、租赁项目,以及针对有实际投资寻求的资产管理、基金管理等。
源头整治养老诈骗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朱国华等犯罪分子正是因为利用了不同社会群体的心理需求,采取针对性手段进行诈骗,致使数千人被骗。现实中,多数老年人渴望得到亲情关怀,希望身体健康减轻子女负担,一定程度上脱离社会,对新技术和社会发展不了解,以及部分人贪图便宜等,被不法分子利用实施诈骗。
据尚召生介绍,在此前办理的吴某某诈骗案中,被告人吴某某就利用部分老年人渴望得到亲情关怀的心理,从开始的每天电话问候,到将称呼从“叔叔阿姨”改成“老爸老妈”,再到采用定期或节假日上门问候、身体不舒服时的嘘寒问暖,生日送上价值不菲的小礼品等手段。许多老人在被告人持续的问候和感情攻势中体验到了渴望的亲情关怀和关爱,一步一步走向被骗迷途,十几万元、数十万元的养老金进入被告人口袋,甚至有多个老人将住房无偿提供给被告人向他人借款抵押。
“司法机关严厉打击养老诈骗犯罪的同时,还需要聚集社会合力从源头上进行综合治理。”尚召生建议,老年人服务机构、基层社区等组织,要充分发挥帮扶老人的作用,经常对老年人开展科普宣传讲座,帮助老年人继续接触、了解社会,增强老年人的识别判断力,提高自身的防范能力;家庭成员则应该时常关心老年人,让老年人渴望亲情关怀的心理得到满足,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老年人自身切莫贪小便宜,犯罪分子往往会通过一系列的场景安排、安排“托儿”现身说法、用一系列话术进行“威逼利诱”,这种情况下,老年人往往难以脱身。
“总之,一定要加大宣传力度,让老年群体深刻认识到‘天上不会掉馅饼’。”尚召生说。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