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力量日新月异,文化的魅力历久弥新,科技与文化的融合让数字文化产业应运而生。17日、18日在京举办的第六届中关村数字文化产业国际峰会上,与会专家指出,近年来,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数字文化产业发展需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趋势,为文化强国筑牢“数字基石”,使中华文化全景呈现、文化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内新闻>

我国文化数字化与数字文化产业化按下“加速键”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22-06-19 08:00

科技的力量日新月异,文化的魅力历久弥新,科技与文化的融合让数字文化产业应运而生。17日、18日在京举办的第六届中关村数字文化产业国际峰会上,与会专家指出,近年来,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数字文化产业发展需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趋势,为文化强国筑牢“数字基石”,使中华文化全景呈现、文化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

image.png

第六届中关村数字文化产业国际峰会17日、18日在京举办。受访者供图

这些年,随着5G+8K、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发展,文化消费新场景不断解锁,新兴业态不断催生,数字文化资源规模化、集成化进程提速,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动力强劲。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中,数字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39623亿元,比上年增长18.9%;两年平均增长20.5%。

“全球娱乐市场在疫情前的年营收超1000亿美元,其中数字产品收入占比最大,达56%。2020年后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进程进一步加速。”中关村数字文化产业联盟理事长石勇说。

与会专家表示,十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生了巨大的结构变迁,步入以数字文化产业为主要特征的新时代。从2020年“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出,到2021年“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被写入“十四五规划”,再到今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数字文化产业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面向未来,如何运用好数字化这个手段,使文化更好地服务人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与会专家表示,文化数字化是让文化“活”起来的重要途径。数字文化产业化,使更多生产要素发挥作用,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人民“百看不厌”“惊喜不断”。

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吴德胜看来,数字文化产业有两条发展路径:沿着新的业态,创造性地发展出新的领域;从传统路径出发,引入技术进行场景重构,进行升级换代式的改造。

“数字文化产业的两个重要特征,一是交互,一是融合。”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院长熊澄宇说。

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尹镐辰表示,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未来图景将围绕“融合”和“虚拟现实”这两个关键词展开。

石勇说,要顺应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趋势,改造提升传统业态,促进文化产业“上云用数”,加强文化IP开发,加大优质数字文化产品供给,促进数字文化消费升级。

“我国拥有76.7万处不可移动文物、56处世界遗产、1.08亿件可移动文物,数量巨大的民间文物、散落海外的流失文物,共同构成有待深度挖掘和利用的中华文化遗产。”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会长、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刘玉珠说,让文化“活”起来,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强大助力。政府主管部门和科技文化企业要聚焦市场需求,促进和完善产业政策,打破数字标准壁垒和贸易壁垒,协同研究建立合理的数据安全保障和权益分享分配机制,联手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文物数字化的中国样本。

[来源:新华网] [作者:张漫子、杨淑君] [编辑:云梦怡]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月饼市场“花式”吸睛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主城区最大安居房项目动工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各界向老师表达敬意和感谢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开学!海口"小神兽"萌态百出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5个城市更新项目集中开工
强国复兴有我
领航•中国
健康中国
非凡十年
     
排行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拜月”祈福佑 海口中秋传统民俗文化氛围浓
中秋国庆假期首日:文旅“大礼包”椰城“嗨翻天”
海口启动儿童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筛查
海口6位“七个倡导”活动模范村民获全省通报表扬
海口施茶村委会美社村:云雾绕乡村
椰城表情 | 海口火山口大道:骑进秋天
6300余人报考 海口法考人数再创历史新高
海口以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高质量发展
海口:记录自然之美 展现人文之韵
 
|
|
|
|
 
|
|
|
|
|
|
|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增值服务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05001198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