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延的东寨港海岸线上,郁郁葱葱的红树林在海陆间形成一道厚实的绿色防线。候鸟从既定路线飞来,栖息在红树林,以鱼虾蟹贝为食,度过一个又一个温暖的冬季。
   
 您当前的位置 : 聚焦海口>都市>

关注 | 海口:湿地入城景更优,生态修复城愈美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22-06-23 09:21

绵延的东寨港海岸线上,郁郁葱葱的红树林在海陆间形成一道厚实的绿色防线。候鸟从既定路线飞来,栖息在红树林,以鱼虾蟹贝为食,度过一个又一个温暖的冬季。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生长茂盛的红树林。

红树林,是生长于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具有消浪护堤、净化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为人类和动物搭建起安全的家园。近年来,海口加大湿地的保护修复,持续开展退塘还湿、新造红树林,红树林面积不断增加。随着湿地入城,红树林也陆续走入城区,在美舍河、五源河、东西湖、鸭尾溪、芙蓉河等内河湖边安下家来,成为市民推窗可见的湿地景观。

红树林引入市区绿化

清晨,太阳从海平面升起,阳光透过云层照到万绿园,一切仿佛镀了一层金边。此时,恰是涨潮时分,潮水漫过黑色火山石,淹没滩涂上的红树林树干,绿色树冠在海水中荡漾,奇特景象让人过目不忘。

万绿园附近海滩的红树,是在海口湾生态整治与修复项目中新栽的,目前有半米高。“沿着万绿园靠海一侧的滩涂上,我们种植了秋茄和红海榄,面积2590平方米。”项目代建单位海口统发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陈有荣介绍,红树林不仅是“海岸卫士”,也是鱼虾蟹贝类生长的繁殖场所,能吸引众多飞鸟捕食,造景效果非常好。

海口市美舍河国兴大道路段水清岸绿,红树环绕城市建筑长势良好。

“海口是全国第一个将红树林引入市区绿化的城市。”日前,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海南省红树林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钟才荣透露,早期城区红树种植以种活为主要目的,近年来红树林逐渐成为净化城区水质、营造湿地景观、优化生态环境的“生态密码”。

红树林入城,最早有记录的是海大东坡湖。根据《海大轶事》记载,从2006年开始,由海南大学领导牵头,学校后勤集团和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取得联系,在有关专家的帮助下,分三批陆续从东寨港引进4000株海桑、红海榄、木榄、海莲、尖瓣海莲、无瓣海桑等品种的红树林树苗,种植在东坡湖。该说法得到了钟才荣的佐证,他是当年指导过海南大学东坡湖种活红树,成功改善水质的专家之一。

“我国天然红树植物有38种,包括真红树26种,半红树12种,分布在不同的纬度范围、不同的潮间带高程,但对条件有相似的需求,如潮汐、适宜的温度、盐度、静浪条件等。”钟才荣介绍,红树林种植对水土有一定要求,能不能种红树林关键在于含盐度。海大东坡湖通海,水中盐度满足红树林的生长要求。

如今,每年入秋,海南大学东坡湖畔,长势良好的红树林吸引了许多鹭鸟栖息、觅食、繁衍,鸟类常年栖息于此。湖中小岛,成为海甸岛有名的观鸟岛,也是海南越冬水鸟调查的点位之一。

红树入城见证城市发展

海大东坡湖红树林成功种植的经验,推动了红树林走向万绿园、西海岸等地。而大规模在城区人工种植红树,要从2017年美舍河治理说起。美舍河,纵贯海口南北,流经美兰、琼山、龙华三个区,由海甸溪汇入大海,全长约16公里,水域面积68万平方米,是海口的母亲河。2017年2月,美舍河5个示范段同时开工,美舍河综合治理工程进展火热。

作为一条城市内河,两岸种什么成为当时多方探讨的问题。“城市内河种植红树,在全国都还没有先例,大家想都不敢想。”钟才荣告诉记者,当时就连设计单位都认为美舍河不适合种植红树。钟才荣是特邀技术专家,仔细调研美舍河后,发现美舍河具备温度、盐度、沉积物和静浪环境等红树植物生长的条件,再通过人工创建周期性的潮汐浸淹,完全满足红树植物生长必备的条件。2017年3月中旬,海口在美舍河东风桥段开始种植第一批城市红树林,没多久,种进美舍河的红树假植苗开始长高和抽新叶。

“海口是城市人工创建红树林湿地的首创。”钟才荣介绍,市民不用去红树林保护区就可以看到红树,从自然保护角度讲,红树林引进城区,不仅大大减缓红树林保护地的压力,还能减少人流量对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干扰。

万绿园湿地景色迷人,一只小白鹭在此栖息觅食。

在海口城区,红树越来越容易被看到。随着湿地入城,美舍河、五源河、鸭尾溪、万绿园等地随处可见绿意盎然的红树,连寸土寸金的江东新区,新建的芙蓉河、迈雅河等湿地公园里都新栽了红树。

“所有红树植物均可用于城市咸淡水交汇处的湿地种植,但选择树种时,需结合生物学特性,如耐盐、耐淹和耐低温能力等。”钟才荣表示,海口市区种植的红树长势非常好,后期应结合景观进一步优化树种和密度,不能将城区红树植物种植简单等同于其他红树林生态修复,而应打造出独特的城市红树林绿化景观,让市民在红树种植区既能欣赏到奇特的物种,又能赏心悦目、心情愉悦。

红树林面积逐年扩大

“以前看红树要去东寨港,如今走出家门就能看到。”6月22日晚,在万绿园跑完步的市民王海云,正靠着栏杆观赏滩涂上的红树。潮水退去,一株株红树迎风立在海边,远处滨海大道高楼上呈现的是绚丽多姿的灯光秀,优良的生态环境与现代化都市气息相得益彰。

在海口万绿园内,优美环境引来众多市民放松(资料图)。

红树对城市的改造效果慢慢显现出来,越来越多市民走进红树林、了解红树林。不管是海大东坡湖,还是后来的美舍河、鸭尾溪、万绿园等地种植的红树,它们大都来自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站在东寨港红树林科普馆顶楼,眺望远方,大片绿色的红树肩并肩站在海岸边,不时有白色飞鸟起落其间,让人流连忘返。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黄绍明指着面前的“海上森林”告诉记者,美景来之不易,过去因养殖污水无序排放,东寨港水体曾严重富营养化,红树林生态系统被破坏。

为保护好红树林湿地,海口出台《关于加强东寨港红树林湿地保护管理的决定》等法规,开展了大范围的环境综合整治与退塘还林还湿和植树造林工程,投入2.69亿元,完成5776亩的退塘还林还湿工程;投入1.5亿元,关停、搬迁和拆除了多家非法养殖场、采石场和违章建筑,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成功修复了红树林1831亩、护岸5000多米、防治亚健康病树5万多株、防治有害生物180公顷等。

随着一条条生态修复措施的实施,东寨港红树林的面积逐年扩大,从2013年的23670亩扩大到现在26565亩,增加了11%。野生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保护区水质从劣五类提升为三类,海洋底栖动物和微生物的数量越来越多。

从数据上看,保护区现有红树植物20科36种,占全国红树植物种类的97%,其中海南海桑等11种为我国红树林珍稀濒危植物,记录到的鸟类从原有的180种增加到了219种,鱼类从129种增加到165种。

改变的绝不仅仅是数据,更多的改变来自大家的亲身感受。去年底,东寨港万鸟归巢的壮观,吸引了无数游客前去观赏;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连续多年在保护区过冬;珍稀濒危红树红榄李从仅存的14株,如今已培育出近千株;海底发现海草新品种小喜盐草……

黄绍明表示,东寨港保护区将推进海南东寨港(三江湾)项目开建,届时退塘还湿面积2680亩,新造红树林面积1600亩,修复现有红树林6100亩。计划分阶段、步骤对东寨港海岸线及沿岸红树林生态系统进行生态修复,完善红树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减弱海水对海滩岸线侵蚀,提升东寨港区域防洪减灾能力和红树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来源:海口日报] [作者:龙易强、李欣(见习) 摄影:石中华] [编辑:谢昀惠]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月饼市场“花式”吸睛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主城区最大安居房项目动工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各界向老师表达敬意和感谢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开学!海口"小神兽"萌态百出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5个城市更新项目集中开工
强国复兴有我
领航•中国
健康中国
非凡十年
     
排行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拜月”祈福佑 海口中秋传统民俗文化氛围浓
中秋国庆假期首日:文旅“大礼包”椰城“嗨翻天”
海口启动儿童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筛查
海口6位“七个倡导”活动模范村民获全省通报表扬
海口施茶村委会美社村:云雾绕乡村
椰城表情 | 海口火山口大道:骑进秋天
6300余人报考 海口法考人数再创历史新高
海口以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高质量发展
海口:记录自然之美 展现人文之韵
 
|
|
|
|
 
|
|
|
|
|
|
|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增值服务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05001198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