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的一处连片农田里,一位皮肤黝黑、手上布满茧的农村老汉,顶着烈日,时而蹲下看苗情,时而站起拿着本子写上几笔。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内新闻>

卫星记录种粮大户的丰收美景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22-07-06 20:34

2a36bcac82fe62f5b591d650581df723_quality,Q_80.jpg

上图中心区域为徐淙祥家种植的麦田。6月1日,从太空遥望而去,部分麦田已收割结束,留下一道道工作印记。

盛夏时节,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的一处连片农田里,一位皮肤黝黑、手上布满茧的农村老汉,顶着烈日,时而蹲下看苗情,时而站起拿着本子写上几笔。路过的不少人早已熟悉了这位同乡:徐淙祥。

徐淙祥是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农民,一直潜心钻研农业科学技术,2010年牵头成立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逐渐成为当地种粮大户,获得过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种粮标兵等荣誉称号。

6月27日,对于务农一辈子的徐淙祥而言,是意义非凡的一天。

近日,徐淙祥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了十多年来从事粮食生产、帮助群众脱贫等情况和体会,表达了继续做好农业研发推广工作,带动更多农民多种粮、种好粮的决心。

令这位农村老汉激动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回信了!

习近平总书记6月27日在回信中指出,希望种粮大户发挥规模经营优势,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一句句嘱托与勉励,令老徐心潮澎湃。

875af0b50521bff0383b329b9c041de8_quality,Q_80.jpg

卫星记录下徐淙祥和村民们的丰收进程。4月18日、5月24日、6月6日,麦田由深绿色逐渐变成红棕色,再变为土黄色,分别代表了小麦生长期、成熟期、收获后三个阶段。

69岁的他领着儿孙共流转土地1230亩,祖孙三代合力种粮,今年小麦喜获丰收。

来自太空的卫星见证了他从播种到丰收的喜悦。

“农民手里有粮,心里踏实。”徐淙祥说,以前种田靠天收、凭经验,如今科技种植、机械生产让自己有了更大底气,像今年春耕春管时节所使用的自走式喷灌机,就可以根据降雨量控制灌溉水量,既精准灌溉,又高质高效。

image.png

5月27日,在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五十铺乡,农机手操作机械设备收割小麦。新华社记者 曹力 摄

“向科技要种粮效益。”徐淙祥说,“现在通过与省、市农科院等单位开展技术合作,我配合选育的‘阜航麦1号’种子亩产达811.29公斤。”

在徐淙祥种植的田地里,像这样小面积试验种植的小麦品种超过50个。在每个小麦品种生长的不同阶段,他和家人都会收集小麦的根、茎、穗,记录下宝贵的“成长数据”,只为选出优良品种,再向农户推广。

63bb7016e74ddb0d7f56020d5e7c4ed6_quality,Q_80.jpg

从卫星俯瞰安徽省阜阳市,2022年由春转夏,麦田从春耕春管时的一片碧绿,逐渐转为待收割时的一片深黄,再到已收割后的浅黄。

最让老徐兴奋的是,这几年,越来越多新生力量来到田间地头,不仅返乡创业的农民越来越多,还有一些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创办合作社、家庭农场。

在老徐的影响下,他的儿子徐健已经成长为远近闻名的种植专家,孙子徐旭东在2018年大学毕业后,也回到农村扎下根,成为“新农人”。

“95后”徐旭东跟着爷爷徐淙祥长大,大学读的建筑学专业,可逐渐发现自己真正离不开的还是那片土地。“可能习惯了在广袤田野上的感觉。”徐旭东说,自己曾见证爷爷种植田地面积从小到大、种植方式走向全程机械化,更和爷爷一起分享过粮食产量屡创新高的喜悦,这些已在自己内心深处埋下了割不断的情感。经过慎重考虑,徐旭东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

这位年轻人凭借“懂电脑”“学习新鲜事物快”等优势,不仅学会操作铲车等农业机械,还会使用高精度电子秤、叶绿素测量仪等仪器。每当在田间地头取到新的农作物样品,他总会第一时间跑回合作社的实验室,以最快速度分类、称重、记录与分析,在日积月累中,寻求种植良法,选育优良品种。

如今,徐旭东已成为长辈们离不开的好助手。两年前,他靠自己的努力,将小田试验的优良豆种,成功推广应用到百亩连片的大豆示范基地中,大大提高了亩产量。谈起未来,这位“新农人”还有许多想尝试的方向,比如如何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做强农产品品牌等。

a6b3520bffbe9dea93a346acb37ec1c8_quality,Q_80.jpg

徐淙祥祖孙三代在麦田中工作照拼图

拼图上:2011年,徐淙祥在田间查看小麦生长情况。新华社发

拼图中:2018年,徐淙祥和儿子徐健(左一)在田间。新华社发 刘辉摄

拼图下:2022年6月28日,徐淙祥(右)和儿子徐健(左)、孙子徐旭东在田间查看豆苗生长情况。新华社记者 周牧摄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都很关注粮食生产,这次回信让我们祖孙三代备受鼓舞,更增强了我们的信心和底气。”徐淙祥说,我们将牢记总书记嘱托,带动更多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把日子过得更好。

几番新雨之后,徐淙祥的生产示范田内,新种下的一株株大豆已经出苗,正酝酿着再一次的丰收。

[来源:新华社] [作者:] [编辑:施路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