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糕高价难以服众,噱头引发质疑
记者走访过的便利店和生鲜超市中,价格最高的国产雪糕是钟薛高草莓白巧雪糕,产自江苏南通,单支规格75克,售价22元。其余款式钟薛高雪糕,单支售价亦在14元至17元之间。
电商平台显示,钟薛高“杏余年”雪糕,每盒280克,两盒捆绑销售,总价从190元到239元不等,承诺“融化包退”。伊利“须尽欢”雪糕,其“团扇装”单支规格75克,4支售价在60元至79.9元之间。某知名白酒品牌与蒙牛联名推出的冰淇淋,单杯净含量75克,3杯售价最高达到410元。
记者在北京不同街区采访的10名消费者中,有9人认为相关品牌雪糕价格离谱,不会购买或者不会再次购买,1人认为“可能贵有贵的道理”。受访者均表示,雪糕单价不应超过5元,“怀念小时候的品牌”。
东北一家雪糕厂商负责人告诉记者,雪糕原材料价格确实在上涨,但不同品牌之间不应有这么大的价格差异,“雪糕毕竟是大众消费品,原材料不会有太大区别,如果有两倍差距就已经很高了。”
该负责人表示,自己作为冷饮从业人员,可能会去购买高价网红雪糕,看看“贵在哪里”。作为家长,就不一定给孩子买了,“感觉不值当”。
在陈音江看来,雪糕属于充分竞争产品,企业有自主定价权,如果因为原材料涨价、工艺品质提升等因素合理地提高价格无可厚非,但要做到贵有所值,不能通过制造噱头和概念去大幅提价,仅靠花式营销来提升短期关注度。
“雪糕涨价有多方面原因,除了消费需求更加多样、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上涨等合理因素外,还有一些非正常因素,如通过过度包装、制造噱头、虚假宣传等形式牟取暴利。”陈剑举例说,有的企业宣称产品“不加一滴水”,使用“特级红提”等,经过有关方面调查,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记者发现,除部分雪糕品牌价格虚高外,过度包装也须警惕。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今年4月公布的商品过度包装执法典型案例中,某品牌卢浮映月系列冰激凌包装空隙率不合格问题备受关注。
“就雪糕行业来说,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过度包装。”陈剑表示,过度包装带来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造成雪糕实际价值与包装后严重不符,还助长了不良的消费风气,影响整个雪糕行业的良性竞争。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