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在壬寅,时值季夏,在羊城北部的山林之间,有着广州母亲河之称的流溪河千百年如一,清丽蜿蜒,静静地哺育和滋养。
在凝结着广州人无数情思的流溪河畔,由古朴庄重的青灰色建筑群组成的广州国家版本馆,日前在凤凰山脚下落成开馆。在同一方天地里,母亲河水与文明灯塔,青山翠谷与长桥卧波,竟能组合得颇为相得益彰,物我两忘。
走进广州国家版本馆时,天空正飘着毛毛细雨。以粤北五岭为造型的馆名石首先映入眼帘。“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几个金色大字铁画银钩,与五岭石很是相配。向前行进,就到了两端卷起,形似书卷的文沁桥。立于桥面,观远处凤凰山上的云山雾罩,真应了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中的意境。还未及馆舍,便美得叫人出神。
从空中俯瞰,铺开在山脚下的建筑群被一条清晰的轴线贯穿。一桥、一亭、一池、一阁,依次排列,井然有序。在文沁亭中放眼望去,视野开阔,天光照在文沁池的水面上,微风徐徐,波光粼粼。水面一角置有一方砚台,水中还有一抹绿色的倒影格外吸睛,这就是已有200多岁的二级格木古树。
参与设计广州国家版本馆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张振辉介绍,为保护古树,广州国家版本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对建筑空间布局进行了优化调整。以古树为中心,形成了格木亭,其中还设有旋转而下的阶梯。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