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县城看发展】
到过贵州省湄潭县的游客都会发现这座小城不一般:街道干净整洁、车辆礼让行人、商贩摆摊有序、雕塑景观随处可见。湄潭人会自豪地介绍说:“我们的GDP虽然不算高,可老百姓的幸福感很强!”藏富于民的秘诀就在茶叶里。
湄潭县“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无污染”,特别适宜茶树生长。抗战时期,浙江大学西迁湄潭7年,教授们引进了西湖龙井等优质茶种,改进了本地茶种,培育出了名扬天下的湄潭翠芽等名品。
党的十八大以来,茶乡湄潭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上下游发力,产业链联动,农文旅融合,以茶产业带动社会经济发展,走出了富裕文明的发展新路。
中秋刚过,在湄潭县复兴镇随阳山村,绿浪起伏的茶园生意盎然。收完最后一茬秋茶,茶叶种植大户颜学彦掰着手指给记者算他今年的收获:“我家有13亩茶园,今年利润有20多万元。”
因茶而富,因茶而美,因茶而兴。湄潭举全县之力发展茶产业,先后建成标准化生态茶园60多万亩。15亩以上连片茶园基地就有3600个,分布在15个镇(街道),从业人口38万多人。2021年全县茶业综合收入167.09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以上来自茶产业。
湄江街道核桃坝村党总支副书记罗贵林带记者来到村里的七味茗香茶叶进出口公司。只见库房里封好的20吨红茶贴着出口巴基斯坦的标签。公司董事长黄大灿介绍,他们的产品现在主要销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量在2000吨左右,今年产值大约1亿元。
在县城的另一头,栗香茶业有限公司绿茶香气制造中心里,工人们正在打包装箱的是发往马来西亚的绿茶。这批货发出后,栗香茶业的出口额就突破了1000万美元。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