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更“绿”更“聪明”
在不久前举行的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观众在展览中发现,用机器人对着墙体扫描,建立数字模型,手持移动设备就能够实时查看立体影像,墙体内部的一条条钢筋管线宛如一幅纵横交错的经脉图呈现于眼前。身临其境的数字智能建造体验,吸引了不少群众驻足观看。
这是中国建筑一局自主研发的施工管理“X-MEN”机器人,工程师提前将建筑三维模型传输到机器人系统中,机器人通过激光雷达建图定位系统,在围绕建筑行进时同步记录距离和方位的坐标点,实时生成建筑立体影像,辅助检查施工质量、校准机电管线位置等。如果需要对房屋结构进行改造,只需要让机器人走一圈,就可以像开了透视眼一样看到墙体内部的构造,施工时完美避开内部的钢筋或者水电线路,真正实现建筑数字化管理。
机器人作为先进智能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建筑施工中。这是我国建筑业不断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缩影。以技术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我国建筑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基建、冶金、有色、煤炭、石油、化工、水电、水利、机械等建筑行业布局逐渐完备;建造流程逐渐向上游勘探设计和下游工程监理拓展;城市信息模型(CIM)、建筑信息模型(BIM)、大数据、智能化、移动通信、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能力不断提升。
一批重大建筑技术实现突破,具有世界顶尖水准的工程项目接连落成,部分领域施工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如标志着中国工程“速度”的高铁工程,标志着中国工程“跨度”的以港珠澳大桥为代表的中国桥梁工程,代表着中国工程“高度”的上海中心大厦,以及代表着中国工程“难度”的自主研发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等。高速、高寒、高原、重载铁路施工和特大桥隧建造技术迈入世界先进行列,离岸深水港建设关键技术、巨型河口航道整治技术、长河段航道系统治理以及大型机场工程等建设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10年间,我国绿色建筑实现快速发展,建筑节能改造有序推进。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累计建成绿色建筑面积超66亿平方米,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超过238亿平方米,节能建筑占城镇民用建筑面积比例超过63%;全国城镇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面积超过15亿平方米,为减少碳排放、逐步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