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
海南大学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万逸教授带领团队多年潜心研究、积累技术,研制出微生物检测装备。这项成果可以实现对海洋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养殖的监测和预警。
万逸团队是海南“科技成果赋权试点”最早的受益者之一。在海南省科技厅和海南大学的推动下,采用赋予科技成果完成人所有权的方式,海南大学将科技成果95%的所有权赋权给万逸团队,赋权后万逸团队采用作价投资的方式,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转化,以股权的方式作价投资。
海南大学是全国第一批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者长期使用权的试点单位。海南大学科学技术发展院院长邹勇华告诉记者,该校积极探索科技成果所有权赋权试点工作,2022年4月印发了《海南大学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管理规定》,制定了赋权工作流程图,规范了赋权申请,促进更多原创性科技成果“落地开花”。通过备案制,教师成果转化不再需要海南大学二级机构党政联席会议审核,可直接到该校科学技术发展院报备,大大简化了成果转化审批程序。
“海南大学不仅赋予科研人员95%成果所有权,以及转让谈判权,所属学校5%的成果所有权也可以优先转让给发明人,这样就实现了发明人拥有该成果100%的所有权,激发了教师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邹勇华说。赋权工作开展不到两年时间,海南大学已有6个项目申请赋权转化,作价投资金额达5280万元。
“28.52亿元”
海南专利授权总量从2011年的784件增长到了2021年的13632件,增长17倍;技术合同交易额从2011年的3.46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8.52亿元,增长8.2倍。”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