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海口持续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污水变清水 村庄洁净美
10月24日,在秀英区石山镇美玉村,工作人员在检查村民家中的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
在秀英区石山镇美玉村,一幢幢楼房掩映在郁郁葱葱的大树下,道路阡陌交错,田园、果林描绘出美丽乡村风景。村民王光华的后院有一个小花园,手腕粗的黄花梨树高大挺拔,绿草地上铺着石板路,一张吊床挂在两棵树中间,这是王光华一家平时休息的小天地。在这个别致小花园的地底下大有乾坤,一套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在高效运转,将家庭污水净化成清水,成为滋养花园的水源。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是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海口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加快项目建设,持续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截至今年10月16日,海口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已完成41678户,占有条件施工户数的54%,占总户数的43%。
污水变清水 村庄更美丽
曾几何时,农村生活污水随地散排,厕所化粪池渗漏,影响了农村饮用水安全,造成蚊蝇孳生,给农村人居环境带来很大危害。
乡村要变靓,污水先变样。2020年8月,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海口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方案(2019—2025年)》。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市255个行政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基本实现全覆盖。海口为此成立了农村污水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并委托海口市水务集团下属海口永卓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负责整体代建。
“自从安装了污水处理设备,厨房、厕所、洗浴间的污水有了去处,家里变得更干净,蚊子也少了很多。”王光华告诉记者,污水处理设施不占用地上空间,平时只要定期清理隔油池就行,处理后的尾水通过管道排放到小花园,浇灌树木草地,一点异味都没有,既省心又省力。
10月25日,在海口市农村生活污水调度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展示农污管控APP统计汇总数据。
龙华区龙桥镇昌学村村口,一个由绿植和白栅栏围起来的小院子就是村里建设的集中式污水处理设备。院内绿意盎然,污水处理设备“藏身”地下,每天可将20吨污水变成清水。整个污水处理站环境与村庄融为一体,走近闻不到一丝异味。此外,针对无法集中收集处理的散户,昌学村污水处理项目还建设了10套分散式污水处理设备,每套处理规模为0.6吨/天。负责昌学村保洁工作的杜美燕开心地说:“路面没有了污水,村里越来越漂亮,游客越来越多了。”
秀英区西秀镇荣山村半地埋式的污水处理站,是目前全市最大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规模为600吨/天。站内四周种植着竹子、椰子树,靠近可以听到轻微的机器运转的嗡嗡声,这是正在处理从村里收集过来的生活污水。“你看排出的尾水多清澈。”10月24日,该污水处理站施工人员英高超用透明瓶装上水展示给记者看。
“目前,大部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将厕所改造与农村污水收集管网实现了配套,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的环境卫生,避免了污水横流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处理后的尾水进入灌溉渠道用于农田浇灌,得到了有效的利用。”海口市水务集团永卓公司工程师符策武说。
探索新工艺 走向“生态化”
两个圆圆的罐体矗立在旧州镇文才村路边,罐子最顶端安装着几根白色水管,黑色的火山石里栽种着风车草和美人蕉。这是海口市水务集团永卓公司今年引进的一种全新污水处理设备——生态净水罐。
“收集过来的污水经过格栅、沉淀池、调节池和生态净水罐处理后,就能高效去除污染物和进行消毒。”设备提供单位海南南洋新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营销部经理姜元琴介绍,生态净水罐是一体化成品设备,安装简单,不需要培养菌种,不需要加药剂,就具备高效去除污染物和消毒功能,最快仅需3至5天即可达标排放。
今年8月底,在文才村污水处理项目中,施工单位将生态净水罐进行了安装。3天后,出水水质经过自检已达到海南地标一级排放标准。文才村污水站处理能力为15吨/天,设备占地面积15平方米。“这意味着,处理1吨污水占地面积仅1平方米。”姜元琴说。
10月24日,在琼山区旧州镇文才村,工作人员展示经生态净水罐处理后的水样,水体清澈透明。
这是海口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首次试点使用生态净水罐。在与农村污水治理这场“攻坚战”中,海口市水务集团永卓公司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上不断探索,让农村污水治理从“工程化”走向“生态化”。
解决农村生活污水问题,三分建设,七分运维。海口农村污水处理设备点多面广,目前纳入平台管控的设备就有8397套。为了实时掌握设备运行及故障情况,海口市水务集团设立了全市农村污水管控平台,对每一台设备建立独立运行系统,通过物联网与平台相连接,统一进行运维和指挥调度。如今,我市农村污水处理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由运维公司在各乡镇组织人员接受云平台分派的维护信息,并进行快速响应和维护,实现常态化长效管护。
“当污水站点设备故障时,远程监测设备会将报警信息发送到平台上,我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在现场管理人员苏定法的手机上,安装着一个农村生活污水监管平台软件,这是他实时掌握各村污水站运营情况的法宝。技术的加持和创新,让农村污水治理后续的运营管理更加智能化。
推动水循环 守护好生态
记者从海口市水务集团永卓公司获悉,海口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分为三个阶段12个项目实施,纳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共涉及202个行政村(排除涉及江东新区、纳入城镇管网、拆迁的行政村)、1723个自然村,常住户约10万户,有条件施工户数76850户。截至今年10月16日,该项目完成户数41678户,占有条件施工户数的54%,占总户数的43%。
“农村居住相对分散,生活污水排放点多面广,无法像城市采取建污水厂加管道的办法集中处理生活污水。”符策武介绍,针对这些难题,公司结合海口实际情况,按照“运行费用低、维护简单、处理效果好”等原则,摸索出一套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案。
10月24日,工作人员在秀英区西秀镇荣山村采集污水处理后的水样。
目前,海口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主要分为接入市政污水管道、集中处理,分散处理、“大集中+小分散”处理模式等。对满足接入市政管网要求的村庄,污水通过管网收集后,优先纳入城镇市政污水管网收集系统输送至城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对村庄人口多、村庄建设较集中的,采用铺设污水管道收集、集中建设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对居住分散、常住人口较少的村庄,采用生物罐的方式进行单户分散处理。根据村庄居住建设情况,因地制宜,采用“大集中+小分散”处理模式。
在尾水循环利用方面,海口在污水站旁因地制宜打造了不少人工湿地,并鼓励村民积极取用,浇灌农田和果园。“生活污水经过处理用来浇灌槟榔树,长得还真不错。”美兰区大致坡镇道统村村民曾传志说,用污水浇灌槟榔林,这要是放在以前可不敢想象。如今,村里建了污水处理站,污水经过处理后,摇身一变成了清水,成为浇灌槟榔园的水源。
“海口农村生活污水基本没有工厂企业污水进入,没有重金属及化工成分,因此污水处理过程完全可以结合资源化回收利用来考虑设计。”在与农村污水治理打交道5年后,符策武有了更多接地气的想法,如用生态法处理污水,污水厂上面种草可以喂牛、羊和猪,处理后的尾水还可以用养鱼、浇灌农田、植树造林等方式实现资源化利用;对于缺水地区,且生活污水浓度普遍低,就采用简易方式处理后进行资源化使用,这样既可以达到污水处理的目的,又减少设备投入节约工程造价。
水是绿色发展的生态基底。海口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原则,补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短板,有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各项工作,将大大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助力乡村振兴。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