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潮”“酷炫”“超乎想象”……在乌镇,穿梭于琳琅满目的科技产品之间,大家常常用到这些形容词。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内新闻>

乌镇网事丨技术一日千里 我们怎样与它相处?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22-11-11 17:17

“新潮”“酷炫”“超乎想象”……在乌镇,穿梭于琳琅满目的科技产品之间,大家常常用到这些形容词。

在各大展示活动上,人们不仅需要网感,更需要科技感。IPv6+标准、骨干全光网、6G无线高速、数字孪生产品……若是对这些词语不够了解,在乌镇就大概率要“out”了。

不过,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20个论坛中,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关键词。比如全球发展倡议、数字鸿沟、数字伦理、数字减贫等。比起热火朝天的前沿技术,这些关键词让人开始“冷静”下来。

的确,越是在技术飞速发展的时候,我们越需要把目光反转,去审视人与技术之间的关系。

deb992edf390565b8766a7910e21bb8f_1668123555316_636d8ba3159bb86fa98e25f1.jpeg

11月10日,中国电信展台工作人员演示无人驾驶系统的运行。

信任

数字时代,我们或多或少感到过一些不安。

就拿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应用来说,采集的数据是否会被滥用、隐私会不会被泄露,许多人保持着高度警惕。其实,相同的话题,互联网界的大咖们在乌镇峰会上也讨论得热火朝天。

说到底,这是人与技术最基本的相处之道——安全、公平与信任。

这些年,曾经在乌镇峰会展台上的“黑科技”走进日常生活,各个领域被数字技术重塑,传统的安全边界也被打破。“网络安全是数字时代的新边疆”“数字安全是数字经济的底座”“构筑安全体系就是构筑信任”……论坛上,一个个声音提醒我们,面对数字技术,我们需要一条安全的底线。

今年参加乌镇峰会的嘉宾中,就有一大批网络安全企业代表。这几天,记者就此采访了几位相关领域的嘉宾,一种解答是,以技术发展解技术之困。“维护网络安全,最重要的就是协同共治。”第九次参加大会的安恒信息董事长范渊颇有感触。

另一种解答,是横跨科技、经济、社会与人文的讨论,以期对技术行为形成合理的规范与引导。

记得去年的乌镇峰会上,人工智能论坛的主题是“打造智能经济新优势”,今年,同样的论坛则把主题聚焦到了技术伦理问题上。

有人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正深陷“信任危机”。它可能被有意滥用,用于深度造假,也可能在“无意”中生成充满种族、性别偏见,或错误百出的文本和图像。“我们赋予机器智能,也要付出代价。”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誉院长张钹在论坛上说。

如何通过治理重建起信任。去年,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规范》发布,为从事人工智能相关活动的主题提供了伦理指引,不失为一次良好的尝试。

“只有人工智能的研究开发和使用人员都遵守共同制定的原则,才能让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并造福全人类。”张钹说。

钢筋水泥筑成的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旁,白墙黛瓦的江南建筑傍水而立,传统与现代相得益彰,又恰如其分,各自安好。乌镇的建筑格局,或许已经向我们揭示了与技术相处的朴素智慧。

温度

数字技术,究竟是让人与人更接近,还是更加疏远?

戴上MR眼镜,在现实场景与数字世界互动,上传一张照片,和远方的朋友在虚拟会议中见面……在“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走一圈,一个个元宇宙场景,已让万物触手可及。你我距离,在今天显得前所未有之近。

用数字技术联通世界,这是每一位来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人都心怀的愿景。新发布的《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2》中提到,中国的互联网普及率是74.4%,尽管已是一个喜人的数字,但它也意味着,还有四分之一的人,并未目睹我们所见的数字世界。

回望十九世纪,工业革命的一个结局是分化与战争,直到今天,一些在那个时代被落下的国家和地区,仍在艰难地填补这条技术的裂缝。在弥合数字鸿沟论坛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代表夏泽瀚指出,我们正面临着与工业革命相似的重要时刻,如果没有良好的引导,数字化也有可能加剧已有的不平等。

包容的数字文明,向前走,也要回头看。从第一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起,就有一大批专家学者发出这样的呼吁。2020年,世界互联网大会组委会正式发布《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行动倡议》,最后的落脚点,便是“坚持以人为本、科技向善,缩小数字鸿沟,实现共同繁荣”。

而各个国家、各行各业的互联网人,也把各自的方案带来乌镇,把宏大的愿景落至细微。

在抖音,有一个供视障人士使用的“无障碍电影频道”,平均下来,一个月有两万多人观看。抖音集团副总裁李涛分享道:“在平台里,这其实不是很大的数据,但是我们都觉得这些人特别重要,值得我们为他们付出。”

在非洲,软件企业思爱普2015年以来每年举行“非洲代码周”,教青少年学习计算机技术、写代码。思爱普全球高级副总裁柯曼表示,希望更多孩子能继续这条路,参与到社会的数字化建设中来。

一副MR眼镜,或是一部智能手机,技术的意义在于让人与人更近,这是乌镇每年传递的声音。

03b2b0d6a509783226c7da5320045d80_1668123555360_636d8ba3159bb86fa98e25f2.jpeg

11月10日,阿里巴巴公司展台的工作人员向观众讲解智能头盔的工作原理。

回归

技术解放人类。这一点,来到乌镇的人都有真切的感受。

无人驾驶、智能制造、智慧医疗,甚至写诗作画,机器太“聪明”了。有人提出了人会被技术奴役的担忧,世界会不会像《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预言的那样,被分化成1%的能够“控制算法的人”,和99%的被算法控制的“无用的群众”?

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分享了她的观点:每一次技术的进步,只会促进人类演进到下一个更高级的阶段,替代一些对我们的精力消耗大于创新的工作,让我们把时间运用到更加有意义的事情上去。

与其把人和技术放在对立面,不如从“人”本身来思考——正是因为技术解决了诸多“后顾之忧”,我们才比以往更渴求想象力与创造力,也比以往更接近人的本质。

创新,唯有不断创新。

在乌镇,我们看见“控制算法的人”慷慨解囊、献智献策。依托互联网大会的平台,众多企业、主体在交流互鉴中收获了创新的经验、与数字时代相处的法则。

“科技创新是企业构筑持久竞争优势的关键。数字化浪潮不可阻挡,企业的技术创新、产业的转型升级,都要向数字化这条主线靠拢。”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刘健在论坛上与企业家们展开交流,分享了中兴加快科技创新、为数字经济筑路的做法。

我们也看见,数字技术使个体拥有了更广阔的创造与展示的空间。在今年的数据开放创新应用成果中,聚焦共同富裕,一大批应用涌现,让默默无闻的乡村小超市成为致富新平台,为农村闲置劳动力打开更多就业渠道,用预售团购将农产品直接从田间地头送上餐桌……

科技向新、向善、向更丰富的创造,这或许是人类与科技最和谐的相处之道。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 [编辑:施路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