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青海华汇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受访者供图)
随着企业规模和产值的不断扩大,公司对创新的投入也越来越大,企业的研发资金从2015年的几十万元,增长到去年底的一千多万元,“发展产业就是要不断创新。”金红祥说。
为了突破科研难点,青海华汇新能源有限公司不仅与省内外多个高校进行科研合作,还与业内多个专家团队紧密联系,形成“企业在生产运行中发现问题,高校及科研团队解决问题,科研成果再运用到生产运行中”的良性互动。
类似的创新过程在青海华汇新能源有限公司不胜枚举。几年间,公司在钢结构、新能源装备制造等方面取得了20多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并参与制定多项国家及行业标准。青海华汇新能源有限公司也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为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之一。
图为工人在加工新生产的风电塔筒。(受访者供图)
扎根青海十多年,金红祥称最亏欠的还是自己的家人,“不顾他们的反对,我来到柴达木,在他们最需要我的时候,我没在身边,但他们却还是给了我最大的支持。”
扎根青海十多年,金红祥将原来的小企业发展成“小巨人”,如今他还有新的计划:“我们现在的目标就是让公司尽快上市,然后争取打通产业链,为青海省‘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尽一份力。”
入冬后,柴达木盆地的温度呵气成霜,可金红祥的眼里却像有一团火在燃烧,“没有海西州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没有当地政府的鼎力支持,我们企业肯定不会发展得这么好。我们要产业报国,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为新能源行业发展多作贡献。”金红祥说。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