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还有多少大学生会去图书馆借阅书籍?青岛大学给出了参考数据,该校图书馆的借阅量,由十多年前的年均60万册,降到了每年约六七万册的数量,借阅量降到了十多年前的10%。
大学生借阅量的下降,并非独有现象,而是一种普遍化的趋势,互联网数字阅读的兴起,阅读方式及兴趣的改变,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也导致阅读纸质书籍的时间越来越短。在数字化浪潮背景下,一部手机便能实现线上海量阅读,App阅读器、微博、微信、小红书等,受众的阅读时间也变得越来越碎片化,所以从图书馆借阅量下降一事,并非能准确反映出大学生的阅读情况。
阅读的本质是什么?它就是一个获取信息的过程,通过文字、段落、主题思想等,向大众传递作者的思想或价值观。但是获取信息的渠道并非单一的,受众也能通过数字阅读、听书、论坛交流会等方式,获取信息资讯。
2022年,一份关于“北京市大学生阅读现状调查”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8.7%的被调查大学生每月至少读1-2本书,88.4%的被调查大学生愿意参加读书会活动,43.88%的被调查大学生喜欢阅读纸质图书。从这一组样本数据中也能看出,大部分大学生还是愿意花时间去阅读,只是阅读纸质书的比重有所下降。所以说,出现此现象的根源在于图书馆未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多元化需求,而非大学生不爱阅读了。
若想改变这一现状,构建全民阅读良好环境,还得从两方面入手。校方得紧跟时代潮流,让传统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相结合,共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升大学生群体的整体阅读素养。提供优质丰富的阅读资源,是阅读教育的重要前提条件。这就需要整合资源,实现“数字化图书馆”全校园覆盖,例如,通过智能手机便能登陆官网进行电子书阅读;又或是联合其他高校,进行信息资源共享;还可以引导学生多阅读电子报刊、杂志、论坛、社媒软文等,多渠道获取文字信息。
其次,是需要举办更多的“读书交流学习会”,通过活动吸引学生走进图书馆。阅读不单纯是看书,而是通过书籍去感受多元化的世界,和各位书友进行交流,阅读感受分享等,所以说图书馆应该转换思路,从一个建筑物阅读场所,转化为“读书会”活动的举办者和策划者。
阅读,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它滋养着思想,鼓舞着精神,指引着行动。大学生广泛阅读可以通过知识的汲取,拓宽胸怀,放长眼光,富足精神。图书馆借阅量的下降,不能代表大学生整体文化素养的下降,也希望校方、馆方多多转换思维,去引导更多学生加入阅读的行列。(冯定辉)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