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学期伊始,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小学党委书记兰臻格外忙碌。她多次奔走在乡间听民声聚民意,探寻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出生于畲族山乡的兰臻,对乡村有着别样的情愫,乡村教育一直是兰臻最为关注的领域。今年全国两会,兰臻把目光聚焦到少数民族聚居区义务教育师资水平建设上,提出实行统筹区域师资力量配备使用,建立城乡师资交流机制,切实提高乡村教师待遇等建议,进一步提升乡村教育队伍素质,为乡村教育发展保驾护航。
“乡村振兴、农村的现代化离不开乡村教育的发展,而乡村教师的素养直接决定着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兰臻认为,近十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教学设施等硬件方面有了极大改善,但校园文化、教师队伍、学生发展平台、教学资源等软实力还有待提升,其中,教师能力素养和业务水平是重中之重。
在此前送教下乡的过程中,兰臻深深感受到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望。但受到地域影响和条件限制,让她反复思考:“除了送教下乡的一两节课,我还能不能为这些孩子做些什么?”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责任人’,只有帮助更多青年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才能让山里的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在兰臻看来,教育要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需要从物的建设转向人的发展,从名师资源培养、学校文化构建等方面为乡村教育注入活力。
2013年,为帮助更多乡村教师成长,“兰臻名师工作室”成立。兰臻为乡村教师打造了一套全新培养体系:摸底需求、按需定制,学习“跟岗”实践,“小班额”“导师制”,一对一交流指导等,脱产培训结业后继续跟踪培养,帮助学员将所学落实到日常教学实践中。
一批批学员从培训班中结业,到乡村继续承担“传道授业”的职责。
从送教下乡,再到培育更多乡村教师,兰臻在数十年基层教育过程中,探索出一条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道路,那就是通过“师带徒”授之以渔,让乡村高质量教育资源“薪火相传”。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我将倍加珍惜全国政协委员这一新的身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打造新时代‘名师’队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兰臻对乡村教育的发展满怀希望。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