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9月22日消息(通讯员邓佳列 记者史子杨)“我终于出院了,经历了从抢救到ICU,再到普通病房……保住了我的生命,我想写一封信好好的表达我的谢意……住在这里治疗的每一天,都能感受到像家一样的温暖,安心!”庄阿姨在给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医护们的感谢信里这样深情地表达她的情感。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庄阿姨经历了什么?
这事儿,得从5个月前开始说起....
4月19日,今年67岁的庄阿姨,突发的肚子疼痛持续了大半天,未见有缓解的迹象,于是到该院急诊科就诊。做了一些检查后,医生告知病情比较重,必须要住院,可把庄阿姨吓出一身冷汗。既往除了有高血压病外,也不曾有过什么大病,“到底是什么病”,庄阿姨心里害怕极了。随即住进了普通外科,入院诊断“1、胆源性急性胰腺炎(重症) 2、胆总管结石 3、胆囊结石并胆囊炎 4、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
庄阿姨入院后按急性胰腺炎予禁食、抑酸、抑制胰液分泌、补液、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但病情进展迅速,出现高热、胸闷、心悸、气促,次日出现血压下降及血氧降低,考虑庄阿姨合并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心房纤颤,病情危重,经消化内科、麻醉科、ICU、心内科等多学科会诊,决定尽快行ERCP术以解除胆道梗阻,术后转ICU治疗。当天即将庄阿姨送介入导管室行ERCP术。她在被送达介入导管室时感胸闷气促明显,血压降至70/50mmHg,血氧80%,心率135次/分,给予抗休克、控制心室率、面罩吸氧等处理后,由消化内科蔡笃雄主任医师操作、介入导管室谢春花副主任护师及林子义技师配合实施ERCP手术(ERCP是一项针对胆道和胰腺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内镜微创技术)。由于庄阿姨病情危重,合并症较多,手术难度及麻醉风险较大,麻醉科周期主任医师及衣晓卓主任医师身披铅衣全程在介入导管室内观察她的生命体征并及时调整麻醉用药,在多学科合作下终于成功完成ERCP鼻胆管引流术,术后转送重症ICU病区。
张浩主任医师、钟文医师成功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医院供图)
庄阿姨转入重症ICU病区后,仍存在气促、心率快、氧合低,心电监护提示:心率121次/分,血氧饱和度85%,呼吸28次/分。ICU科胡志华主任、陈伟副主任医师及邓小彦副主任医师多次查看庄阿姨病情,诊断:脓毒症、胆道结石并感染、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性休克、心房纤颤、急性肾功能不全、代谢性酸中毒,患者病情重,立即给予呼吸机无创通气、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稳、控制心率等治疗,庄阿姨双侧胸腔积液给予胸腔置管引流。在ICU与疾病做斗争的10余天里,经积极治疗,庄阿姨病情逐渐平稳、生命体征稳定后转回普通外科继续治疗。
庄阿姨转回普通外科后,由消化内科蔡笃雄主任医师、介入导管室谢春花副主任护师及麻醉科李媛主任医师再次行ERCP胆总管取石术,成功取出胆总管结石。取石术后1周由普外科张浩主任医师、钟文医师成功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囊切除术后3天患者康复出院。事后,庄阿姨及家属为表达对我院多学科的救治的感谢,特别写了一封感谢信。患者信中表达了“在这里治疗的每一天,都能感受到像家一样的温暖、安心。”
患者的感谢信。(医院供图)
目前,该院消化内科内镜团队在谭琰主任及蔡笃雄主任的带领下,积极开展内镜微创治疗,抢救多例消化道大出血、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等重症病人。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为海南省消化内镜ERCP学组组长单位,ERCP技术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多次成功救治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此次普外科、消化内科、介入导管室、麻醉科及重症医学科(ICU)联合成功救治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体现了我院多学科联合抢救危重症患者水平。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