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李某某等人在潭新村有块土地,政府已经征用了,在分配过程中有了争议,现在我要求重新分配!”近日,海口秀英区潭新村村民李大哥将一纸“诉状”告到了长流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听到李大哥的烦心事后,人民调解员吴正民热情地接待了他,关切地询问了他的情况。
“你有这块地的土地证吗?”吴正民问道。
“我有土地证,这应该按土地权属证据来分配,该是我的,应该给我,不是我的,我不会拿。”李大哥情绪激动地回答。
调解员对群众进行调解。(秀英区供图)
在吴正民等人的耐心调解下,村民们逐渐平静下来,向调解员一一陈述实情。经过几次的走访调查,吴正民帮助村民们划清了土地范围,说清了法律依据,并与政府有关部门联系,帮助李大哥重新获得了土地的分配权。因为有争议,所以土地征用款还没有分配。最后,召集村民一起开会,通过协商一致盖了手印,李大哥顺利获得了属于他的那份补偿款,成功解决了土地补偿款的分配问题,争取了合法权益。
长流司法所。(秀英区供图)
长流镇地处海口市西部,下辖4个社区和12个村委会,流动人口较多,人员构成复杂,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多发易发。群众调解工作经常要直面各种激烈矛盾,每天大事小情不断,调解的任务很重。翻开吴正民的调解记录本,里面记录的事五花八门,仔细梳理后发现大多是小事,但都比较难劝解。例如A某借走了B某的轿车,约定日期过后不愿归还,理由是B某还欠着A某的钱,A某认为应该用轿车以物抵债。诸如以上的纠纷,不仅调解时间长,且双方矛盾激烈,难以劝解。
“一般群众来我们司法所这里,多数都是合作纠纷、劳务纠纷,来这里寻求帮助。接访后,我们要倾听群众的苦衷和诉求,少不了去实地了解情况,面对调解要尽量以安抚劝导为主,再慢慢调解。”进入司法所后,吴正民在调解工作中不断加强法律知识学习,保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情怀,以强大的内心来面对矛盾的激化局面。他认为调解工作既要有乡亲之情,也要有法律依据,坚持法情互动,才能让调解工作迎刃而解。简单来说,便是“用法,用理,用情义”。
今年是吴正民任专职人民调解员的第5年,此前,他是一名有着20多年工作经验的村干部。得益于之前的工作经历,面对镇村大大小小的矛盾纠纷,吴正明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群众基础。因此他也是所里的“金牌人民调解员”。
调解员上街为群众“送法律”。(秀英区供图)
近年来,长流镇巧借“四所一庭”共建联动联调预防化解矛盾纠纷机制,构建完善全镇“大调解”格局。在该所工作报告中,记者梳理出部分他们工作中的创新亮眼之处,包括派遣专职人民调解员下沉到村里解决劳动纠纷,以及设立群众接访窗口,统一受理和分类处置来访事务。其中,司法所工作人员每周至少3次进村(社区)对辖区内矛盾纠纷开展排查,从源头上提升维护社会稳定能力和水平。今年以来,截至10月11日,全镇共成功调处矛盾纠纷192宗,成功调解192宗,调解成功率100%,做到矛盾就地解决不上交,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
长流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秀英区供图)
日前,司法部表彰的一批“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名单中,长流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这在长流镇人民调解员队伍中可是炸开了锅。“这次获奖,对我们来说是一份荣誉,也是对调解员工作的一种鞭策和动力。今后长流司法所会继续发扬“枫桥经验”,把基层治理之路越走越宽,让辖区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更足。”长流镇司法所负责人杨杰说道。
记者史子杨 特约记者陈创淼 通讯员柴文娅
(海口网11月4日讯)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