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国家高新区着力打通知识产权全链条,探索“全口径”知识产权资源整合
用知识产权撬动创新“杠杆”
苏生生物在乐城完成了首例骨再生替代物手术、海外创新药“科塞拉”在海口实现地产化……2023年,有关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新消息频频从海口国家高新区传来。近期,海口国家高新区更是入选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试验区,成为我省唯一入选的园区,进一步加快了积极探索知识产权服务业支持全面创新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效路径的步伐。
管中窥豹。观察海口国家高新区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进程,可以看到我省相关产业的发展方向和优势、潜力。近年来,海口持续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重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市试点建设,不断优化知识产权发展环境,专利研发创造得到快速发展,为创新驱动发展不断增添新动能。
产业集聚初显
创新药械接连“诞生”
近日,在海南苏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内,工作人员对正在研发的医疗器械产品进行细胞毒性试验。
去年一年,苏生生物就新增了3个三类、4个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许可,成为全省2023年度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最多的单一企业。同时还开展了全球首例活性软骨修复材料临床试验以及可再生3D定制人工骨全国应用。
“这是我们在医疗器械方面的突破。”海南苏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曾胜告诉海南日报记者,目前公司拥有核心专利30余项,开发的可吸收界面螺钉、人工软骨等多个产品均是在国内甚至国际相关领域填补空白的创新产品。
2018年以来,海南围绕自贸港主导产业加快建设12个重点园区。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在园区孵化、集聚,使研发创新成为园区重点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特点,也成为我省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新亮点。
同样实现创新的还有海南先声药业有限公司。2023年1月,海南自贸港首个创新药——先诺欣附条件获批在国内上市,成为我国首款自主研发、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3CL蛋白酶靶点抗新冠病毒创新药;同年12月底,创新药注射用盐酸曲拉西利在海口国家高新区实现本地化,进一步提升该药物对全国肿瘤患者的可及性。
以海口国家高新区为例,2022年以来,园区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实现翻番,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占海口全市45%,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数占海口全市57%,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为4%,已成为海南自贸港区域性创新高地之一。
“在科技创新过程中,知识产权是一个核心要素。”曾胜告诉记者,在企业研发生产过程中,会涉及包括产生、转化、转移、使用等方面大量关于知识产权的业务。大量的研发成果和旺盛的专利转化需求,为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