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昔日的“湿地疮疤”到如今的“城市绿肾”,海口近年来通过创新“湿地+”治理模式,让百里滨海、千顷红树、万亩田洋成为市民共享的生态空间,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
 
海口权威新闻门户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 聚焦海口>文体>

万物共栖 生生不息 海口湿地保护修复交出亮眼生态答卷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25-04-22 11:15

B 生态“户口簿”频添新成员

彩鹮的现身,是海口生态改善的有力证明。这种曾被《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判定为境内绝迹的珍禽,去年首现东寨港后,今年再度现身西海岸市区湿地。彩鹮通体黝黑,羽毛在阳光下呈现五彩金属光泽。“这是海口西海岸首次记录到这种珍稀鸟类。”卢刚介绍,彩鹮种群数量极为稀少,此次发现地点靠近市区,说明海口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生物多样化程度日益提高。

近年来,海口通过湿地保护与修复等措施,不断优化生态环境,越来越多的“新成员”登记在生态“户口簿”中。在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国最美小鸟”栗喉蜂虎已连续8年“落户”繁育。“我们提前为蜂虎翻新繁殖地,还新建了观鸟棚,既方便市民观赏,又能减少对繁殖的干扰。”秀英区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主任李丽雅说。

监测数据显示,美舍河与五源河两个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保护成效显著:海南苏铁、水菜花、野生稻等珍稀植物种群生长良好;豹猫、海南睑虎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与城市和谐共生。美舍河的鸟类从2018年的91种增至如今的127种,鱼类从27种增至46种,蜻蜓从22种增至37种;五源河的鸟类从2018年的115种跃升至180种,鱼类从27种增至70种,蜻蜓从20种增至46种。

“这些数据表明,随着湿地生态系统的持续修复和保护力度增强,我市湿地生物多样性凸显。”海口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综合科科长吴淑邦表示,未来将继续完善湿地保护体系,持续擦亮国际湿地城市这块“金字招牌”,让更多物种在海口湿地里“安居乐业”,生生不息。

a8d6dd07e7c4b18f6a5058c7a5dfe615_c0ab23031e9046c00694be377625463e.jpg

游客在位于骑楼老街的“源”博物馆内参观。记者 康登淋 摄

C 沉浸式科普宣教兴起

当湿地与艺术相遇,会产生怎样的火花?4月16日,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举办期间,首届五源河自然艺术季在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启幕。来自香港、内蒙古、厦门等地的艺术家们就地取材,运用芦苇、陶土等天然素材,通过装置艺术、AI影像和自然音乐等多元形式,创作出7组独具特色的艺术作品。

与传统湿地科普宣教模式不同,五源河自然艺术季以艺术为媒介,以自然为舞台,唤起公众对自然的深层情感共鸣。海南师范大学学生钟善美认为,这种创新的科普形式让生态保护理念变得更加生动可感。

与此同时,沉浸式生态教育也在海口遍地开花。骑楼老街上,一座名为“源”的生态博物馆悄然落成,向市民游客展示海口湿地之美。馆内一楼设置了“海岸奇观”“湿地探幽”“雨林秘境”“云端花园”四大生态展区,通过生态模型、多媒体互动、航拍影像等方式,带领观众开启从滨海到热带雨林的沉浸式生态之旅。

今年3月以来,海口市湿地科普进校园活动持续开展,让形式多样的湿地科普课程普及更多儿童和青少年。目前,海口湿地科普进校园活动已实现学前教育、小学、初中、高中教育全覆盖。

此外,海口还通过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持续深化公众对湿地生态的参与感与责任感。“我们每年都会结合湿地日、世界环境日、植树节等重要节点,在五源河组织开展湿地观鸟、水浮莲清理、植树造林等主题活动。”李丽雅介绍,2024年,秀英区累计开展生态宣传活动22场,参与人次1550余人。

湿地是全球最重要的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的提供者。当彩鹮、栗喉蜂虎等珍稀物种频频亮相,当自然艺术季以诗意的方式唤醒公众生态意识,海口这座国际湿地城市正以日益多样的动植物物种,生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57840474dc4b0efd4a1ef18da83ca4b6_534bb35413b3a30837d8467813e380b1.jpg

生态环境优美的海口湾碧波万顷,水面上有鹭鸟闲庭信步。 记者 石中华 摄

记者手记

保护湿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记者 龙易强

在第56个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彩鹮现身海口西海岸,为“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作出生动注解。珍禽的回归,不仅折射出海口湿地生态系统的持续改善,更彰显了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凭借得天独厚的湿地资源,海口创新构建“湿地+”治理体系,在美舍河、五源河等区域实施差异化修复策略。通过立法保障、专家智库建设和保护协会联动,形成覆盖全域的立体防护网络。系统性治理成效显著,湿地生态系统活力得以重现。

生态修复的深层价值在于重构人与自然的关系。海口开创的沉浸式科普体系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五源河自然艺术季将生态美学融入公共空间,湿地生态博物馆打造立体认知场景,湿地科普进校园活动推动环保教育常态化……这些创新实践将生态理念转化为可感可知的生活体验,让市民在艺术熏陶和科普学习中,建立起与自然界的深层次情感联结。

海口的湿地保护修复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缩影,它证明了通过制度创新、生态治理和公众参与,人与自然可以实现和谐共生。未来,海口将继续守护好湿地,持续擦亮国际湿地城市这块“金字招牌”,共建美好家园。

[来源:海口日报] [作者:龙易强] [编辑:云梦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