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美兰区迈雅村供水机井房内,新安装的水资源管理计量设备正实时采集数据,并通过物联网技术同步传输至市水资源管理信息平台。这些看似普通的蓝色圆形装置,是海口市打好“六水共治”攻坚战,落实“抓节水”要求的创新实践。
随着我市水资源管理计量设施建设工程项目进入收尾阶段,全市新增的1739处“水管家”已逐步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市水资源管理正式迈入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的全新发展阶段,以数字赋能推动“治水”变“智水”。
市水资源管理计量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工作人员在介绍水资源管理计量设备功能。记者 苏弼坤 摄
推动管理模式升级
“现在有了‘火眼金睛’,方便多了。”当天,市水资源管理中心水文监测科科长黄正兵站在迈雅村供水工程监测点前告诉记者,随着一批批计量设施安装到位,我市管辖的小型水库灌区、饮用水水源点,以及演州河、美舍河、响水河、铁炉溪、三十六曲溪、五源河等河网全部实现精准计量,构建起覆盖“取、供、用、排”全过程的监测网络。
加强取水管理是严格水资源源头管控、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的重要内容。2023年底,我市水资源管理计量设施建设工程启动,项目在全市布设巴歇尔槽、满管流量计、多普勒超声波流量计、雷达流量计等智能监测设备1739处,为水资源管理注入数字化感知能力。
“系统可智能研判水位数据,水位过高时自动预警开闸泄洪,水位过低时联动上游补水,兼顾生态景观与防洪排涝需求。”在美舍河流量监测站,代建单位海口辉邦项目管理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毕可文介绍,计量屏可实时显示流量、水位等参数。
“以往只能在每月月底抄表的时候才知道用水量,如今通过实时监测平台,水务部门会主动预警,手机端也能随时查看数据,不知不觉中养成了节水的好习惯。”在市人民医院水电相关负责人孙之椿看来,精准计量有利于推动管理模式升级。
节水成效明显提升
记者在该项目部智慧水务信息化管理指挥中心看到,大屏上闪烁的上千个绿色光点,正编织着全市水资源的“数字神经网络”。“这套系统就像24小时在岗的‘水管家’。”施工单位金中天水利建设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莫启福演示管理平台功能时告诉记者,当取水量接近审批额时,系统会自动预警并发送提醒短信,从源头实现计划用水、节约用水。
“2023年,全市2600多户非居民用水户执行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随着项目推进,去年这一数据扩大到4000余户。”令黄正兵惊喜的是,在监管户数增加一半的情况下,2024年超计划超定额的用水量与2023年相比几乎没有增加,这说明节水成效正在显现。
“抓节水不仅是简单减少用水,更需依托科技创新,让每一滴水都能发挥更大效益。”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人防到技防,从粗放到精细,全市1739处计量设备的布设不仅实现了技术升级,更标志着治水理念的进步。当前,智能监测设备正助力海口谱写着人水和谐新篇章,必将为打造低碳绿色生态之城注入强劲动能。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