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上午,“打造六个之城”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聚焦制度集成创新共绘‘六个之城’新篇”海口市制度集成创新案例新闻发布会在海口江东新区举行。会上发布5项制度集成创新案例,展现海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成果。
会上介绍,海口着眼于建设自贸港核心引领区、打造“六个之城”的实践需要,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痛点、难点问题,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在多个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制度集成创新成果。
目前,海口共有22项制度集成创新成果入选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集成创新案例。此次发布的5项制度集成创新案例充分展现了海口在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核心政策落地、封关运作压力测试、产业发展、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的创新举措及成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能够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打通政策落地堵点和难点,为各类经营主体、市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
海口市委深改办常务副主任罗雄表示,下一步,海口将加强顶层设计,强化部门协同;持续优化创新生态,鼓励更多的经营主体和社会力量参与到制度创新中来;同时加大制度集成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让更多的创新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推出更多具有全国示范力、影响力和自贸港辨识度的改革创新成果,推动制度集成创新向纵深发展。
第一项案例
电子提单重塑散货离岸贸易新流程
离岸贸易作为国际贸易的高级形态,对海南自贸港链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具有重要意义。2020至2024年海口江东新区累计完成离岸贸易106.4亿美元,年增速约107%。推动电子提单在散货离岸贸易中应用,是海口江东新区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提升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的积极尝试。该案例主要通过采用电子提单以区块链技术对贸易真实性和货物所有权进行追溯跟踪,进一步推动国内全球航运商业网络(GSBN)迈向国际市场,对海南国际贸易产业集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并为推进全球散货离岸贸易的数字化、便利化、低碳化进程贡献了“海南经验”。
第二项案例
“跨境资本+产业集聚”自贸港金融创新发展模式
该案例紧扣“跨境资本自由便利”政策优势,创新构建“跨境资本+产业集聚”发展模式,打造自贸港跨境金融发展高地。规划引领,构建国际金融生态圈。以国兴大道为轴心,高标准建设大英山金融中心产业集群,打造双Q基金中心、日企合作中心、东南亚投资中心和中欧会客厅,形成“一轴三中心一枢纽”的开放型经济生态。机制创新,建立全周期服务体系。创建“一楼一策+专属楼长+服务专班”机制,为入驻企业提供工商、税务、外汇等26项政务服务跨部门联办。政策加持,打造跨境投资强磁场。叠加自贸港“双15%”税收政策和产业举措,构建企业扶持资金池。
第三项案例
全省首创实施聘用外国人单位和外国人信用等级评定
该案例首推“双主体”信用等级评定机制,对用人单位和外国人同步实施信用等级评定,以外国人信用评定为主、用人单位评定为辅。提高用人单位和外国人的守信意识,将用人单位和外国人动态划分为红、白、灰、黑四个信用等级,政务服务过程中实时更新积分台账,实现信用评价与政务服务联动。优化工作和居留许可联审联检机制,建立信用关联政务服务机制,按照宽严相济的原则受理外国人来华工作和居留许可业务。首推“两证”有效期趋同机制,破解以往外国人工作许可证、居留许可证两证期限不匹配的问题,强化政策与市场需求的适配性,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营造守信守法氛围。
第四项案例
多措并举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海口实践
该案例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体系建设,构建城乡生态保护法规体系。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明确重点区域,构建“两区三带、八廊多点”生态保护格局。推行“湿地+”保护修复模式,采用水体治理、红树林种植等手段进行生境修复,进一步保护和提高生物多样性。启动陆域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科学优化保护方案,建立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创建教育实践制度新模式,开发自然教育课程,建立覆盖大中小学生的宣传教育实践体系。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展示海口保护成效,提升海口在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影响力。
第五项案例
构建中小微企业高效挽救和快速退出机制
该案例构建快速审理机制,缩短案件办理时长,将债权申报期限由三个月缩短为三十日,将裁定批准重整计划的期限由三十日缩短为十日;在全省率先设立重整专门规则,设立出资人权益保留规则、担保债务协同化解规则、默示同意规则等,提升重整成功率;在全省率先建立“联动调解”工作模式,通过审判、执行、破产部门联动调解,推动破产案件与执行案件、衍生诉讼一揽子和解;实现破产事务快速办理,通过运用破产“一件事”平台、推广线上开会和表决、鼓励网拍处置破产财产等,降低办理破产成本;加强府院联动,与相关单位会签涉税、涉不动产、涉企业登记事项等文件,解决企业信用修复等难点堵点问题。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