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硝烟散尽,岁月荏苒,历史的回响激荡在民族记忆的深处。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琼崖抗战是波澜壮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的重要组成部分。1939年2月,日军登陆琼崖后,中共琼崖特委领导琼崖抗日独立队在潭口渡口阻击日军,打响了党领导的琼崖抗日第一枪。在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无数琼崖先烈高擎信仰的火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今日起,海口日报推出《追寻红色足迹 传承革命精神》专栏,探访海口有代表性的抗战纪念设施、遗址,追寻红色足迹,弘扬抗战精神,赓续红色基因,凝聚奋勇前行的精神力量。
这是7月1日拍摄的位于琼山区云龙镇玉仙东村的潭口渡口阻击战纪念亭。 记者 苏弼坤 摄
在海口市东部,南渡江浇灌出两岸富饶的土地,孕育出无数英雄儿女。静卧在南渡江畔的琼山区云龙镇玉仙东村,风景优美、环境静谧。
1939年2月10日,琼崖抗日独立队在这里打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琼崖抗日第一枪,开启了一段风雷激荡的战斗岁月。
7月1日,记者走进了坐落在玉仙东村外的潭口渡口阻击战纪念亭。亭畔江水悠悠、四周绿树环绕,赤柱黄瓦的六角亭内,一座约2米高的花岗岩石碑上雕刻着潭口渡口阻击战简史,历史的书页由此翻开……
不畏强敌 浴血奋战
1939年,日军的铁蹄踏上琼崖大地,迅速占领了海口、府城等地后,意图渡过南渡江,将战火燃向琼崖腹地。彼时,国民党军主力已撤至定安腹地,而参加云龙改编后的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正驻扎在距离渡口东南10公里的云龙墟。
海南解放前,潭口渡口是海口至文昌、嘉积公路的唯一渡口,也是日军东进的必经之地。1939年2月10日午后,日军向潭口渡口开进。琼崖抗日独立队队长冯白驹判断出日军打算东进的企图,立即安排独立队第一中队赶到潭口渡口进行阻击,掩护人民群众安全撤退。
第一中队队长黄大猷、副队长符荣鼎带领80余名战士火速赶赴潭口渡口,埋伏在东岸高地。当日军到来,发现渡口东岸有独立队驻守时,不敢贸然渡江,便派出轰炸机对我军阵地进行轮番轰炸。
“潭口渡口地势东高西低、易守难攻,第一中队凭借东岸地形优势,与日军展开了智慧与勇气的较量。”关于当时的战斗场景,云蛟村第二党支部书记、村委会委员冼恩喜熟读史料,他说,根据记载,当时渡口火光冲天,浓烟滚滚,战斗从中午持续到黄昏,直到传来“保存革命实力,撤退转移”的命令,第一中队才收兵撤离阵地,退回云龙墟。这场浴血拼杀,打乱并迟滞了日军企图迅速东进的步伐,也为大批民众赢得了逃生的机会。
如今,渡口仍在,江水悠悠,曾经因战火带来的硝烟早已散尽,但在从纪念亭通往潭口渡口的路上,一处深褐色的炮坑仍清晰可见。坑边的石碑向后人诉说着炮坑的由来:“此坑是一九三九年二月十日,日军从潭口渡口西岸打来的炮火炸开的弹坑,是日寇侵华铁证。”
铭记历史 传承精神
独立队在潭口渡口的浴血奋战,点燃了琼崖人民的抗日热情。潭口一战1个月后,党领导的抗日队伍从300余人迅速扩大到1000余人,步枪800余支,为后续更好地抗击日本侵略者作了军事准备。
“潭口阻击战虽然规模小,但是意义深远,这场战斗提高了抗日队伍在人民心中的地位。”中共海口市委党史研究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潭口阻击战坚定了人民群众抗日救国、保卫琼崖的信心,推动了人民群众团结抗日热潮的形成。同时,也提高了独立队的威信,扩大了琼崖特委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在全琼的政治影响。
作为当年的水陆要冲,玉仙东村设立了我党在海南的第一个交通站。在抗击日寇的过程中,玉仙东村众多群众积极参与地下交通站的工作,为抗击日寇作出贡献,这些红色故事也在村民们一代代的讲述中得以传承。
毕业回到家乡工作后,冼恩喜以守护红色根脉、弘扬革命精神为己任,他将先辈们的故事、文字整理成册,并担当义务宣讲员,为到访者讲述潭口渡口阻击战历史。经冼恩喜的整理得出,抗日期间,玉仙东村牺牲了11人。“烈士们用生命换来的红色记忆,是我们最珍贵的精神财富,我们每个玉仙东村人都应该记住这段历史。”在冼恩喜整理的文字中,他这样写道。眼下,冼恩喜正积极推动修建村史馆,致力于将玉仙东村的革命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革命历史不应忘记,红色精神薪火相传。如今的玉仙东村槟榔成林、稻田无垠,其所在的云龙镇也已迈上了发展快车道。近年来,云龙镇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加大对红色历史的宣传力度,着力构建红色旅游圈,积极推动红色文旅融合发展。
琼崖抗战大事记
1939年2月10日
凌晨2时30分,侵琼日军乘登陆艇,在天尾港强行登陆,国民党琼崖守军保安第十五团第二营营长侯伯明率队阻击。鏖战至当日5时,日军登陆成功。
1939年2月10日
琼崖抗日独立队队长冯白驹断定日军将从潭口东进,派独立队第一中队火速赶到潭口渡口,利用地形构筑工事,严阵以待。潭口阻击战大出日军意外,使日军不敢轻视独立队,放慢了进犯进度。
1939年3月
琼崖抗日独立队迅速发展壮大,从改编时的300余人发展到1000余人、800余支步枪、200余支驳壳枪。琼崖特委将独立队扩编为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总队(简称“琼崖抗日独立总队”),冯白驹任总队长。
1939年6月
琼山县委动员青年报名参加抗日独立总队,大批青年报名参军。树德、演丰、咸来、道崇四个乡就有超过780名青年加入了独立队。
1939年8月
琼崖特委、琼崖抗日独立总(纵)队在琼山县建立交通情报联络总站,琼山县委也建立起联系各区、各乡、各村的情报联络站。
1939年冬
冯白驹代理琼崖特委书记。
记者 梁冰 整理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