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产业需求 精准引才育才
广搭平台“家门口”固才强基,瞄准需求“走出去”招贤纳士,海口以引才与留才“双线并驱”的就业服务模式,构筑起“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圈。
去年9月起,我市启动“好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行动——全国大中城市巡回招聘活动,海口企业组团以“现场招聘+委托招聘”的形式频频外出揽才。截至目前已累计携8万余个岗位前往吉林、河北、广西、湖南等地,参加60场招聘活动,向当地高校毕业生等人才伸出诚意满满的“橄榄枝”,吸引了众多学子关注。
活动期间,海口市人才劳动力交流服务中心还与长春工业大学、桂林理工大学、燕山大学等一批高校签订了校地人才培养框架协议,建立高校就业工作联络服务站,将在人才供需信息交流、精准对接、就业见习、人才跟踪评价等方面深化校地合作,进一步拓展人才交流合作“朋友圈”。
开机、调试、起飞……近日,在海口技师学院无人机实训场,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吴英麒熟练操控四旋翼无人机,为即将开始的实习工作做准备。他期待通过实习积累实践经验,未来成为一名飞控工程师,助力低空经济发展。
6月20日,在海口技师学院无人机实训场,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操控四旋翼无人机。
瞄准低空经济发展机遇,海口正大力推进“椰岛飞手”劳务品牌建设,通过建设实训基地、开展校企合作等方式,为无人机行业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今年以来已培训2000余人。同时,“椰岛飞手”劳务品牌创新搭建质量标准体系与诚信评价体系,覆盖无人机培训、就业服务、技术支持等内容,不断向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从单一品牌到集群效应,海口劳务品牌建设已形成规模优势。近年来,海口围绕海南自贸港“3+1”重点产业需求,培育了“海南新能源汽修师”“椰嫂”“椰岛飞手”“大坡胡椒工”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劳务品牌,通过“培训+劳务品牌+就业”模式,累计培训11万人次,带动就业25.83万人。劳务品牌不仅成为带动重点群体就业的“金名片”,更是助力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优化服务矩阵 助力“双向奔赴”
“家门口就能找工作、问政策,就业驿站太方便了。”近日,市民李晓荣来到海南就业驿站海口嘉华站咨询求职,不到一周就收到通知:一家家政企业有适合她的岗位,请按时带简历前去面试。顺利通过企业面试后,李晓荣已经正式入职。“新工作离家近,薪资待遇也满意,让我很有信心。”
在“产链赋能·才链未来”2025龙华区新质生产力专场招聘会现场,求职者与招聘单位工作人员沟通交流。
牵好线、搭好桥,是助力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向奔赴”的关键。近年来,海口持续优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高标准布点建设就业驿站(零工市场),将求职登记、职业指导、技能培训等就业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逐步构建起“一刻钟公共就业服务圈”,着力打通公共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
从“奔波找活”到“进站择业”,精准便捷的就业服务让“一刻钟”不只是一个时间刻度,也成为一把衡量城市温度的标尺。“驿站会为求职者建立‘一人一档’台账,登记求职意向后,如果用工需求库中暂时没有合适的岗位,我们会提供‘跟踪式’服务,持续为求职者留意匹配的岗位信息。”海南就业驿站海口嘉华站工作人员介绍。
高效运行的就业驿站不仅在线下精准发力,线上也提供着“触屏可及”的服务。我市推出的“海口经济圈零工之家”线上就业服务平台,依托就业驿站工作人员及服务,为海口经济圈内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求职意向登记、岗位信息浏览及发布、邀请面试、政策宣传等“一站式”“不打烊”线上公共就业服务。
海口正聚力打造“六个之城”,其中打造全龄宜居幸福之城是价值追求。支持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是实现这一价值追求的重要举措。我市人社部门将不断完善高质量充分就业创业体系,深化推进国家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提升示范项目,全力以赴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通过健全“定向型、订单型、输出型、扶智型”四型精准培训机制,全面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等举措,为加快建设海南自贸港核心引领区、打造“六个之城”提供坚实支撑。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