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海控瑶城乡村旅游点,参与研学活动的学生在此了解东坡文化。通讯员 伍君 摄
自2016年我国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后,研学游逐渐成为许多学生的“出游标配”。
7月5日,正值暑期,海口火山口公园迎来众多亲子研学的家庭。五年级学生陈宇轩戴着遮阳帽,正认真地观察火山岩石:“为什么这些岩石都布满气孔呢?”“火山喷发时岩浆里的气体快速逃逸,来不及填满,就留下这些孔洞。”爸爸陈奇告诉他。
从火山地质游到乡村生态游,从体验非遗传承到参观电影工业……如今,结合旅游参观与教育实践的研学游,让椰城青少年在游览风景的同时,也能更深入地体验科技、了解文化,助力青少年更好成长。
7月5日,海口小学生在李硕勋烈士纪念亭参加研学活动。(家长供图)
产品丰富 多元业态协同创新
海口观澜湖度假区与长影环球100奇幻乐园,是海口暑期研学市场的两大“主力军”。
今年夏天,海口观澜湖度假区推出毕业福利套票和众多夏令营产品,其中电影公社戏剧表演夏令营涵盖7至15岁的青少年,学员可在真实电影片场中沉浸式学习体验。
“我们每年的夏令营研学游都备受期待。”海口观澜湖集团负责人表示,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观澜湖研学旅行主题融合自身“体育基因”,涵盖足球、篮球、高尔夫等多个体育项目,助力孩子们度过一个难忘的假期。
今年以来,长影环球100奇幻乐园依托长影集团“红色电影文化基因”,推出沉浸式影视研学活动。园区创新策划“寻找父辈的记忆,感受时代的变迁,体验城市的变化”主题研学游产品,其中的“长影电影博物馆”和“魔音剧场”,吸引了众多学生探索经典红色影片幕后故事。长影海南集团副总经理阴晓丹介绍,乐园致力于打造欢乐轻松的氛围,让孩子在丰富实践中体验、在团队协作中发展。
与此同时,海口还推出了多条乡村研学线路,促进了海口生态与人文教育发展。6月至7月,潭丰洋湿地共享农庄推出毕业季活动,游客可体验扎染、冷泉摸鱼、捉泥鳅等多彩活动。7月5日下午,市民王静怡带着儿子,和其他多个亲子家庭来此游玩。王静怡认为,像这样深入乡村、亲近自然的研学游,能让孩子更好地认识世界、拓展视野,孩子对这样的研学活动接受度高,学习效率也更高。
当下,冯塘绿园、荣山寮村、芳园村、海控瑶城、北港岛等一个个乡村旅游点,不仅是市民游客日常休闲度假的好去处,也是孩子们假期中研学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到乡村研学是一种难得的沉浸式体验,孩子们在这里不仅可以收获知识与乐趣,更能在探索与体验中不断成长。”海口市乡村旅游协会执行会长杜思思说,海口串联众多乡村生态资源,推出自然奥秘研学游、农庄科普研学游、生态科普研学游等多个乡村研学游产品和“村游”巴士线路,为省内外学子带来研学新体验,丰富了市场选择、带旺了乡村旅游。
7月8日,在海南省博物馆,不少学生在家人的陪同下来此感受历史文化魅力。记者 苏弼坤 摄
内涵深化 强化实践育人功能
7月5日上午,位于琼山区的李硕勋烈士纪念亭迎来一群小访客。11岁的王恺瑞与同学们在此开启了今年暑期研学第一站。通过参观烈士遗物、聆听现场讲解,他们完成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课”。
“英烈忠骨永流芳,吾辈当自强……”研学结束后,王恺瑞在日记本上郑重写下研学感想。王恺瑞的母亲符祥陵介绍,今年以来,孩子已通过研学活动,先后走访红色娘子军纪念园、冯白驹故居、文昌航天发射基地等多处教育基地,下一步还将继续利用暑假开展研学,在实践中增长见识、培养担当。
为引导学生有序开展研学活动,海口市各学校积极创新,通过课程建设、特色暑假作业设计、研学地图绘制等方式,鼓励学生走出家门,在实践中成长。
海南白驹学校教研室主任赵嫱介绍,该校在暑假前推出了“红润白驹”德育地图,将邱浚故居等24个研学地点系统划分为“琼州文脉”“红色印记”“科技之光”三大主题,并按照“15分钟圈”“半小时圈”“1小时圈”的交通范围分类规划,方便家长和学生选择。同时,该校配套印发的实践手册设置了研学记录、感悟分享等模块,引导学生深度思考。
在海口市五源河学校,立足本土特色、围绕火山文化和湿地教育开发的专题课程成为学生校外实践活动的根基,学校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实践探索地质奇观、生态奥秘,在研学中厚植乡土情怀。
为推动我市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给更多中小学生提供安全、特色的研学场所,2021年以来市教育局先后评选出47个市级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涵盖了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国防科工和自然生态等领域和内容。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还将打造全市“德育地图”,在实践育人上持续用力,提升我市青少年研学互动水平和综合素养。
今年5月,秀英区海秀中心小学学生在长影环球100奇幻乐园参与研学活动。 记者石中华 通讯员田春楠 摄
讲好故事 增强文旅融合引力
近年来,研学活动正日益成为中外青少年对话的重要桥梁。
“非常幸运,能看到这么丰富的中国文化。”近日,在海口山高高级实验中学,来自美国的中学生迈克用毛笔临摹出“吉祥”二字后开心地说。现场,他和来自美国的60余名师生一起体验了中国糖画、扎染、书法等传统文化。
此外,今年春节期间,人大附中海口实验学校“小海星合唱团”赴巴黎参加了“金蛇献瑞”春节联欢晚会,前往意大利等国家与世界各地青少年开展文化交流,既开阔了视野,也向更多海外青少年传播了中国文化。
今年来,海口还着力破解研学市场长期存在的“重游轻学”问题。长影环球100奇幻乐园与省内40余所中小学校和多所高校力推“文旅+教育”深度融合,根据教学需求设计研学游产品,确保每个环节紧扣研学主题,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观澜湖夏令营推出的产品则注入了文化、艺术、科技等多领域的研学体验;海口火山口公园与教育机构、学校长期合作,以地质地理、热带自然科普、民俗文化三大主线为核心,分学龄制定课程。
在海口,非遗研学游成为了培育青少年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景。6月以来,5场次的“龙华少年·非‘童’凡响”非遗研学活动,带领学生感受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美兰区东瑶耕读农庄则开设了中药香囊DIY课程,让前来研学的学生尝试调配香料、缝制香囊……
研学旅游市场的火热,反映出海口文旅融合引力的持续增强。海口市旅行社协会会长麦伟文认为:“海口研学游性价比较高,但也需注意破解同质化瓶颈。”据悉,目前海口研学旅游正在强化差异定位,依托海口火山口公园、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两大国家级研学基地,深化本土特色主题,在挖掘本地市场潜力的同时,继续拓展省外客源市场,依托更优质的研学旅游,不断优化海口“旅游+”生态链。
今年5月,在海口观澜湖足球基地,参加2025年海南省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的学员正在进行比赛。 记者 苏弼坤 摄
记者手记
将椰城打造成友好型研学目的地
研学旅游,又被称作“修学旅行”“教育旅游”。近年来,海口研学游产品线路层出不穷,有效满足了市场需求,吸引了广大家庭和青少年积极参与,也进一步延伸了文旅消费链条。
与此同时,需要正视的是,当前很多研学机构仅聚焦基础观光和浅层体验,火山地质、海洋生态等特色资源仍未深度开发,与省外产品差异小;现有从业人员很多是原旅游行业人员,缺乏专业的教育心理学、课程设计能力,导致研学游产品存在“重游轻学”问题。要提高研学游产品品质,就需要针对性开发特色产品,并在“游”与“学”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从而有效解决和避免研学旅游同质化、质量不佳,游而不学、游学失度等问题。
因此,瞄准青少年的兴趣点,做好课程设计、根据日常教学实际需求规划研学游产品,是发展和优化海口研学游的关键所在。下一步,海口研学游市场发展仍需以课程为锚、人才为舵、安全为帆,依托自贸港政策红利,加速建设青少年友好型研学目的地。同时可整合周边及省内资源,联动文昌国际航天城、海南环岛旅游公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等重大项目,设计开发更具特色与针对性的研学游产品,全力推动研学客群增长,真正让海口成为青少年研学成长的价值高地。
7月8日,在海南省非遗展示中心开展的暑期非遗手工活动中,孩子们展示自己的手工作品。 记者 苏弼坤 摄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