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过程之“实”促结果之“实”
过程是结果的必经之路,结果是过程的自然呈现。过程管理就像种庄稼,选种、育苗、施肥、除虫,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偷懒,这样才能换来颗粒归仓。
招商引资亦是如此,它不是一锤子买卖的签约瞬间,而是一条由前期研判、精准对接、商务谈判、要素保障等串联而成的长链,任何一节掉链子,结果都会打折扣。过程评价,说到底就是检验干部是否真作为、会作为、善作为,是否脚踏实地走好了招商引资链条上的每一步。
今年以来,海口将过程评价贯穿招商引资全链条,紧盯“从哪里招”的问题,强化高层互访、合作签约、登门招商、来访接待、主题推介、集体建联、联合招商等工作,实现了以过程之“实”促结果之“实”的良好成效。
主动出击,把“等风”变“追风”
招商引资如同弈棋,善弈者谋势。在当前区域发展百舸争流的态势下,被动等待只会错失良机。海口市上半年招商引资的成绩单启示我们,唯有主动出击,方能下好招商“先手棋”。
主动招商,要紧盯重点区域、重点企业的发展动向。今年以来,海口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经济高地相继布局:3月,海口国际投资促进局组团赴深圳举办政策分享会,精准对接大湾区4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现场促成多家企业达成考察意向;秀英区敏锐捕捉数字经济企业战略布局动向,专班赴京对接优矩互动等企业,最终促成13家重点企业落地;琼山区把握新希望集团华南布局调整机遇,提前做好规划、对接、洽谈等工作,最终该集团华南总部业务花落海口;综保区举办了海口—英国企业商务洽谈会、半导体产业投资洽谈会、海口缅甸经贸合作对接交流会等,拓展招商网络、加速产业聚集。
这些成绩告诉我们,招商引资不能一味等待,等风来,不如追风去。只有保持“跑断腿、磨破嘴”的实干精神,才能在新一轮产业布局中赢得先机,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精耕细作:把“漫灌”变“滴灌”
眼下,招商引资已进入精耕细作时代。海口通过登门招商、高层互访等精细化方式,将招商引资工作做深做实。
高层互访彰显的是“一把手”抓招商的决心。秀英区组建由区四套班子领导挂帅的重点产业链招商专班,精准对接企业需求;琼山区强化“一把手”招商理念,今年来,区领导带队外出招商22次……一季度,海口各区、各园区“一把手”外出招商40余次,足迹遍布全国20余座城市。“一把手”招商,既彰显了诚意,又能现场决策,有效提高了招商的成功率和项目落地效率。
登门招商体现的是“一企一策”的精准服务。秀英区专班赴京对接企业,不是泛泛而谈,而是针对企业需求定制方案;高新区开展60余次上门招商,带着“政策包”“服务单”精准对接,这种“量体裁衣”式的服务,让企业感受到海口的诚意和专业。
“滴灌”式招商,是招商引资的长久之道,这种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服务创新,正在成为招商引资的核心竞争力。
善借外力:把“单兵”变“会战”
展会就像一个大集市,是要素资源的超级枢纽,把天南海北的好企业聚到一起,在有限时空内实现产业、资本、人才等要素的高密度交互。展会的“聚宝盆”效应,能让招商引资工作事半功倍。
海口秉持“办会是为了办事”的理念,借力重大展会和平台开展招商引资。在消博会期间,打造“投资海口”系列推介品牌,举办特色活动,通过全英文推介、产业链对接等差异化设计,形成了独特的招商IP。秀英区借消博会揭牌外贸综合服务产业园,首批入驻企业8家。消博会期间,嘉兴南湖区路空协同立体交通产业研究院签约落地江东新区;多家日韩企业表达了在海口开展医药医美、保健食品生产等业务的意向。
会展结束不是终点,而是深度合作的起点。海口巧借会展平台,把展会会场变成招商现场,把零散招商变成集中攻坚,把纸上政策变成看得见的实惠,把一次性握手固化成长期互动,将“会展热度”转化为“投资强度”。
招商引资没有捷径,只有久久为功的深耕。海口用脚步丈量市场,用专业赢得信任,用闭环压实责任,夯实每一个环节,赢得项目纷至沓来。展望未来,海口将继续以过程管理的“实”,成就产业发展的“优”,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注入更强劲的动能。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