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乡村盘活院落资源探索庭院经济——
庭前“方寸地”有颜更有值
清晨的霞光泼满树梢,琼山区高园村村民周永英的庭院里已响起劳作声,房前屋后种植的各类药材绵延着无尽绿意;在龙华区美仁坡村,村民吴挺鸿轻轻掀开蜂箱盖,成群的蜜蜂在晨光中飞舞,勤勤恳恳地酿造着甜蜜生活……这些场景是如今海口乡村常见的晨景,也是村民们将“院景”变“钱景”的真实写照。
方寸小院,大有可为。近年来,海口乡村通过因地制宜盘活闲置空间,引导村民在房前屋后种果、养花、饲禽,让方寸庭院既成为瓜果飘香的“增收园”,也化作和美乡村的“风景画”,走出一条“小庭院”激活乡村振兴“大动能”的特色发展路径。
7月15日,龙泉镇美仁坡村村民吴挺鸿正在自家庭院中的果树下检查蜜蜂采蜜情况。记者 康登淋 摄
A 盘活资源 院里美心里也美
7月15日,走进龙泉镇美仁坡村村民吴挺鸿的庭院,木瓜、黄皮、人心果等果树郁郁葱葱。木瓜树上,一颗颗木瓜圆润饱满,散发着淡淡清香;树下的蜂箱一打开,蜜蜂成群飞舞,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只要不惊扰它们,这些蜜蜂一般不会蜇人。”吴挺鸿一边查看蜜蜂产蜜情况,一边笑着告诉记者,利用庭院空间不仅美化了环境,产出的果实和蜂蜜还能供自家食用,“真是一举两得!”
这样的庭院在美仁坡村并非个例。在建设和美乡村的过程中,美仁坡村积极引导村民在房前屋后种植蔬果花卉苗木等,以多种形式扮美村庄。
如今,海口不少乡村的农家庭院都被打理得井井有条,房前屋后的空余土地被整理成一块块小果园、小花园,不仅成为了村庄内的亮丽风景线,也成为了产业增效、村民增收的“聚宝盆”。
在秀英区石山镇建新村委会昌道村的昌道小院内,荔枝树、栈道、鱼塘等景致别具一格。7月14日,记者来到昌道小院,看到小院负责人王照礼正为海口火山荔枝树修枝,提及今年荔枝季,他喜上眉梢:“我们从6月1日就开始接待入园采摘的游客了,每天来摘荔枝的游客很多,我们从早忙到晚,虽然辛苦,但心里高兴。”王照礼说,他家种有30亩火山荔枝王,近年来在村“两委”的支持引导下,他利用庭院和闲置空地,结合火山荔枝林,打造特色农家乐,开发采摘游项目,小院人气越来越旺,自家收入增加了,生活也越发蒸蒸日上。
今年荔枝季,昌道小院推出特色餐饮,投入民宿项目运营,新增团建和农产品体验等活动,丰富游客体验。同时,王照礼还以“联合种植、共同销售”模式与周边农户合作,共种有100亩海口火山荔枝王,通过打造夜间采摘、探险游等特色项目,吸引更多游客。如今,昌道小院已成为海口乡村游的热门“打卡点”,带动不少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以前外出打零工,收入不稳定,现在在村里就能有安稳工作,工资也有3000多元。”村民陈玉凤高兴地告诉记者。
美兰区溪头古琴村发展特色民宿,引导村民利用自家庭院开办农家乐,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来度假。 (资料图)
B 因地制宜 有看头又有赚头
庭院虽小,作用不小。海口各村庄因地制宜,积极推动庭院经济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村民“家门口”业态繁多的“微经济”,激活了海口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琼山区云龙镇云阁村是远近闻名的“花园村庄”。走进云阁村下辖的各个自然村,处处风景如画、户户干净整洁。在云阁村的各个自然村之间,6.3公里的芳香漫道将村落串联,围墙之内的一方方小小庭院,同样是村民们的“创收地”。
在高园村村民周永英的庭院中,种类丰富的绿色植物长满庭院。“这是蟾蜍草,那片是红参,后院还有菠萝和黄皮。”细数起自己打理的这片庭院,周永英满脸自豪地表示,在村里“打造最美庭院”的号召下,他在自己庭前屋后种植了多种药材,平时药材还能售卖补贴家用。“现在大家都知道我种药材,还有人专门打电话来订购。”周永英笑道。
“乘着发展乡村游的‘快车’,村里不仅美化了村居环境,还修建了村史馆,带领村民们打造美丽庭院,力争让游客在此看到干净整洁的美丽村庄。”高园村民小组组长周兴华告诉记者。
沿着芳香漫道继续前行至龙进村,一排排现代化乡村别墅错落有致,每栋房前都种植着苍翠的罗汉松,楼栋间是修剪得宜的绿地,其上打造了石凳、花坛、木亭、鹅卵石步行道等公共设施,每家每户门前都俨然是一座座小公园。村民黄女士告诉记者,前两年龙进村进行全面拆迁改造,由村里统一规划,带领村民修建了统一朝向、统一造型的村居,大大改善了村庄面貌。
为了美化村庄,同时凸显村庄产业特色,龙进村的村民不仅在家门口种植了四季常青的罗汉松,还在环村路种植了菠萝蜜、椰子树等果树,既为村庄增美添景,也让游客拥有“田园牧歌”般的乡村游体验。
在美兰区灵山镇大昌村委会溪头古琴村,一栋栋白墙灰瓦的小楼上,一幅幅描绘古琴、山水、荷花等元素的墙绘吸引许多到访的游客驻足观赏。“溪头古琴村有不少村民都外出打工了,我们便将他们闲置的房屋租赁下来改造成民宿,并引导有条件的村民利用自家庭院空地开办农家乐。如今,不仅乡村‘活’了,村民口袋也更鼓了。”海南溪头古琴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海蓝介绍。
7月11日,在美兰区雅谭村,村民正在查看槟榔树上栽培的石斛长势。记者 杨鹤 摄
C 村企联动 产业新庭院更兴
一方庭院,花果飘香;一步一景,串珠成链。近年来,海口不少乡村联合企业等社会力量,借助其技术、管理和资金等优势,邀请其参与乡村规划、建设和运营,提升庭院经济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7月13日,走进美兰区大致坡镇崇德村委会雅谭村,村道干净整洁,一栋栋农居房前屋后的闲置空地上,槟榔树、红朱蕉等经济作物、景观作物郁郁葱葱,一片生机盎然。
“你仔细看,这些槟榔树‘与众不同’。”顺着雅谭村民小组组长曾敬淞指的方向,只见一株株石斛被缠绕在树干上进行栽培。“这是我们近几年创新发展的‘槟榔+石斛’种植模式,引进石斛种植企业,由公司负责石斛种苗、种植规划和技术、保底回购,农户只需提供槟榔树资源并配合进行种苗养护即可。”曾敬淞告诉记者,目前只要家里种植槟榔树的村民,都加入了这一模式,村民不仅能多一份收入,待石斛花开时,村里还会呈现出一番别致的景象,吸引市民游客前来观赏;此外,后续村里还计划引进咖啡豆种植,让“方寸之地”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步入位于秀英区永兴镇的海南卓津蜜蜂王国科普教育基地,阵阵蜜香扑鼻而来,荔枝树下,养蜂技术人员正在给孩子们讲解蜜蜂知识。在这样“接地气”的自然环境中,孩子们得以更近距离地探索蜜蜂的“神奇世界”,领略蜜蜂文化的魅力。
“永兴镇积极谋划庭院经济致富模式,联动辖区内的果园、民宿、农家乐、乡村旅游点等,解锁了庭院经济的‘N种打开方式’。”永兴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镇充分依托乡村资源优势,将发展庭院经济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使庭院经济形成产业、融入市场。同时培养专业人才队伍,鼓励更多有思想、有见识的返乡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引导他们带头发展庭院经济,采取电商直播带货等方式宣传销售农产品,实现更大收益。今年荔枝季期间,该镇“新农人”自媒体矩阵累计发布永兴火山荔枝王短视频超2万条,带动线上订单量同比激增120%。
一座座农家小院,如同海口乡村的一个个“细胞”,当这些细胞被激活,闲置地成了增收田,旧庭院成了打卡点,“方寸地”上便开出了朵朵“致富花”。海口的庭院经济正以“小而美”的姿态,奋笔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
秀英区昌道村积极引导村民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打造风景优美的庭院,同时发展多种特色化农家体验项目,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资料图)
记者手记
特色化发展让“院景”持续变“钱景”
□记者 邝晓霞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林下经济、民宿经济”,庭院经济为农户开辟了“家门口创业”的新路径。昌道小院探索农家乐、云阁村延伸芳香产业链、雅谭村引进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海口部分乡村因地制宜、创新模式,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庭院经济,形成了庭院美、产业兴、村民富的生动实践。
然而,如何让这“方寸之地”真正成为增收的“聚宝盆”,仍需破解发展瓶颈——资源利用不足、同质化竞争等问题,都可能让庭院经济陷入“增产不增收”的困境。
要让“院景”持续转化为“钱景”,一是要激发村民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二是要在“特色”上做文章,破解可能存在的同质化瓶颈,从理念、技术、渠道、产业等多维度发力,让“农家闲地”真正成为“增收宝地”。
一方面,可以通过典型示范、效益对比等方式,让村民直观了解庭院经济的收益,组织种养能手分享经验,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方式激发参与热情,推动村民自主探索可能的庭院经济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可以同时开展针对性技术培训,让村民既愿意干、又懂得干,还可依托农业科研机构、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定制化技术支持,用技术为农户托底,实现品质与产量的双提升。
在“特色”方面,则要聚焦“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对特色庭院项目给予资金补贴、用地保障等政策支持;鼓励村集体整合闲置资源,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推动庭院经济从“农户单打独斗”向“多方协同发力”转变。
青砖灰瓦间,瓜果藤蔓里,跳动着最鲜活的乡村脉搏。发展庭院经济的意义,正在于让每一寸土地都焕发出独一无二的价值。如此,“小家”的庭院才能真正融入“大家”的振兴图景,让乡村既有瓜果飘香的丰饶,又有文化传承的底蕴,更有日子越过越红火的盼头。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