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省商业学校,青年学员跟随老师学习AI技能运用。
日前,在海南省商业学校的电脑教室里,屏幕微光映照着一张张专注的脸庞,讲台上,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张智正为青年夜校学员讲解AI技术如何助力基层办公。
今年来,海口“自贸港青年夜校”积极对接青年需求,创新开设体重管理、AI赋能办公实训课等实用课程42场,覆盖青年超2300人次,线上课程点击率达2万余人次,有效提升海口青年人的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助力青年在椰城圆梦。
点燃青年学习热情
当天,从AI基础概念讲解,到写作润色、制作PPT与视频的实操演练,近2小时的课程内容清晰务实,干货满满。“课程以实操为主,知识传授只是起点,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才是深层目标。”张智表示。
课间休息时,学员们自发形成了讨论小组。“没接触AI前,觉得门槛很高,但学习下来发现,许多内容与实际工作较为贴近,也不难上手。”学员李政斌是秀英区海秀镇周仁村的网格员,他说,参加学习后,自己计划探索将AI用于日常工作和生活。邻桌的同事朱彦谚则考虑得更为具体,她计划用AI整理社区里的好人好事,为平凡善举留存珍贵的“电子记忆”。
如何打造好青年夜校“充电桩”,引领椰城青年实现从“技术焦虑”到“数智自信”的蜕变?共青团秀英区委书记羊莹提出双轨策略:一方面扩大覆盖面,吸引多元人群,另一方面要注重打造“连续剧”般的系列课程。自今年2月秀英区“自贸港青年夜校”聚焦AI技能培训以来,不仅面向公众开放了5期课程,更精准邀约小微企业的青年参与,由经验丰富的培训教师担纲主讲。
在海口各区的青年夜校里,学员们通过3D打印课程感受科技的魅力,在公益摄影课上探索镜头里的世界,在口语课中提升英语技能……多样化、创新性的技能课堂正丰富着椰城青年的业余生活,同时也为他们的精神“充电赋能”。
建设多维成长平台
“为提升夜校实效,我们打破时空限制,夜校在哪儿开、什么时候开,取决于青年人的需求。”团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青年按需“点单”、夜校送教“上门”的形式,有效拓展了青年多维成长平台,提高了青年学习的积极性。
如今,海口夜校正化身“移动充电桩”,以“课随人走”、时间灵活的形式主动贴近青年需求:在海南大学凤翔书院,学员在3D打印文创系列课程中发挥创意、动手实践;在美兰区南联社区,学员从文案撰写学习到拍摄图片视频,逐步掌握新媒体实操技能;在秀英区海秀街道,学员学习高效生成文本与分析数据,以提高自身工作效率。
“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我跟随青年夜校的步伐深入了解3D打印技术,与‘企校社’青年沟通交流、对接资源,收获颇丰。”热爱文创设计的李杨是一位逐梦椰城的创业者,他希望通过夜校学习,为自己的“设计梦”插上3D打印技术的“翅膀”。
自2024年启动以来,海口“自贸港青年夜校”依托青年之家、社区党群中心等阵地开设近200场课程,涵盖职业技能、文化生活等多领域,覆盖超5000人次。作为深入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重要载体,“自贸港青年夜校”将持续推动政策优势转化为青年成长优势,为椰城青年提供更多发展机会,让夜校不仅成为传递知识技能的场所,更成为有力拓宽青年视野的平台,多维提升青年群体综合素质。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