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
 
海口权威新闻门户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 海南新闻>

小小切口 打开重生之门 海医一附院关节外科正让“大病不出岛”从愿景到现实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25-08-01 21:47

“蹲不下去的日子,终于结束了!”40岁的阿福(化名)扶着助行器慢慢蹲下,眼里闪着光,“没想到这么小的切口就能解决我多年的病痛,实现了屈伸、下蹲自由,我可以去找一份工作开始新的人生了,真是太感谢医生了!”因为强直性脊柱炎双髋关节融合,他的髋关节像被焊死的铁板,连蹲下去都成了奢望。而现在,在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海医一附院”)关节外科,一个仅8厘米的小切口就让他重新迈开腿,自由行走了——这在以前,他可能得拖着病腿往外省跑。

八厘米切口,解开几十年的“枷锁”

阿福说:“在农村出行,很多时候都要靠骑摩托车,我这个样子,也没办法骑车。其实骑摩托车也是我一直以来的一个梦想。”阿福的梦想对于普通人来讲虽是简单的小事,但对于他来说,这个梦想蕴含着一个年轻人对正常生活的向往和期待。今年2月,他抱着试试的心态找到了海医一附院的贾丙申主任。

2月20日和5月8日,关节外科贾丙申主任团队为阿福分期实施了手术,进行了双侧微创DAA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微创DAA入路,切口仅8厘米。关节外科主任贾丙申介绍,该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髋关节融合严重,手术难度极大,而这种小切口手术不仅减少了对周围组织的损伤。阿福术后第二天就能下地活动,对于他而言可谓是重启人生。

手术过程。

像阿福这样的“重生”故事,时常在海医一附院关节外科上演。近一年来,贾丙申主任团队聚焦疑难疾病手术拿得下,完成了多台高难度、创新性手术,用实力诠释着“小切口、大作用”,以全面的手术技术守护着海南百姓的关节健康,改变“拖着病腿跑外地,花钱又遭罪”的情况,让“大病不出岛”从口号变成了患者脚下稳稳的步子。

机器人+3D打印,医生有了“超能力”

在关节外科的手术室里,“黑科技”成了医生的“超能力”。今年3月11日,在贾丙申主任团队的帮助下,68岁的陈阿婆于终于结束了长达50多年的蜷缩人生——因幼时髋关节化脓未及时治疗,她的右腿关节早已僵化成“铁块”,无法正常行走、坐立,只能靠轮椅代步,生活上的不便给她和她的家属都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和困扰。而贾丙申主任团队通过一个10厘米的小切口,用机器人辅助技术为她置换髋关节,这也是省内首例机器人辅助下微创DAA化脓性融合髋-全髋关节置换术。“没想到自己还能站起来,简直像梦幻一样。”重新站立的陈阿婆脸上洋溢着喜悦。

术后,陈阿婆患侧髋关节活动自如,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现已能正常行走。这种机器人辅助的微创技术,就像给医生装上了“透视眼”和“铁巧手”,让手术精度达到亚毫米级,使得假体更加精准地植入,大大降低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今年67岁的陈先生因左踝关节重度骨关节炎,疼得连穿鞋都费劲。今年2月18日,贾丙申主任团队为其实施了3D-PSI辅助全踝关节置换术,解决了他的长期的病痛。贾丙申主任团队利用3D打印技术,根据他的CT数据定制了截骨导板——就像给骨头做了个“专属模具”,术中照着导板切骨、装假体,严丝合缝。“这种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让假体与患者的骨骼实现了完美匹配,极大地提高了手术效果和假体的使用寿命。”贾丙申主任说。

这台海南首例自主开展的3D-PSI辅助全踝关节置换术,标志着我院已经能自主完成人工全踝关节置换手术,让我省终末期踝关节疾病救治能力迈上新台阶。这也标志着我院关节外科在骨科复杂手术智能化、精准化治疗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而肩关节镜下可吸收球囊技术,则让饱受一年多肩痛的张女士重新睡上了安稳觉。60多岁的张女士,右肩部受伤10年,疼痛加重1年余,尝试了各种民间方法,疼痛不见到缓解。她的肩袖撕裂严重,传统手术修复难度极大,传统的肩袖缝合修复已经难以满足其治疗需求。7月10日,贾丙申团队为其植入的可吸收球囊,既能撑起撕裂的肩袖,为肩袖组织提供支撑和生长空间,又会在半年后慢慢“消失”。

“这种技术不仅创伤小,而且球囊会在一定时间内逐渐降解吸收,避免了二次手术取出的麻烦。该患者VAS疼痛评分术前8分,术后第一天就降低至了3分,患者的肩关节疼痛有了明显改善。” 贾丙申主任介绍,“我院首例微创肩关节镜下陈旧性巨大肩袖撕裂可吸收球囊植入术的成功,体现了科室的创新实力。”

从“跑岛外”到“家门口”,大病不出岛的底气

过去,海南不少关节病患者为了做手术,得拖着病腿远赴岛外。如今,海医一附院关节外科的技术突破,让越来越多人选择留在本地。

今年4月的一天,73岁的李大爷不幸被大货车倒车撞击,当120赶到时,老人的右腿以诡异的角度扭曲着。“医生说膝盖里的韧带全断了,以后怕是残疾了。” 李大爷儿子李先生攥着核磁片的手指关节发白,片子上的膝关节结构混乱得像揉皱的纸团。在ICU的大半个月里,老人从鬼门关走了一遭。为了治好父亲的膝关节,让父亲重新站立走路,姐弟俩拿着片子找到了贾丙申主任。

贾主任指着模型说,膝关节主要的韧带基本全断了,除了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断裂,老人的髌腱、内侧副韧带也完全撕裂——这意味着膝关节的“前后稳定系统”和“伸膝动力装置”同时瘫痪,若不及时治疗,等待他的将是终身残疾。随后,贾丙申主任凭借丰富的手术经验,帮助李大爷进行了人工韧带精准重建。

“原以为这条腿要残疾了,没想到手术不仅做得好,恢复还这么快,太感谢你们了!” 李大爷出院时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而这背后藏着的,是儿女对父亲的孝心,更是医生用技术为关节功能筑起的防线。

从髋关节、踝关节到肩关节、膝关节,从关节置换到韧带重建,从机器人辅助置换到3D打印定制手术,海医一附院关节外科就像一位“关节全能管家”,用微创技术解决各种疑难杂症。贾丙申主任说:“我们多突破一项技术,患者就少跑一趟远路。”

[来源: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作者:] [编辑:陈德文]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