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跑赢”风雨 保障“动脉”畅通
市气象局以精细服务筑牢城市气象安全防线
城市气象服务,关联着直抵人心的民生温度;风云变幻之间,气象数据是守护万家灯火的“隐形密码”。近年来,海口市气象局不断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气象社会服务现代化,通过科技创新强化气象灾害预警能力,依托党建引领深化部门联动服务,在琼州海峡通航保障、城市内涝防御等领域织密气象“安全网”,让精准预报成为守护城市气象安全的“定海神针”。
在海口市气象台,工作人员通过琼州海峡灾害天气监测预警保障系统关注各项指标变化,为港口船舶通航提供气象服务。记者 康登淋 摄
创新技术 靶向预警气象灾害
气象监测大屏上,琼州海峡的风速、能见度、船舶动态等信息实时更新,市气象台工作人员在数据洪流中紧密关注着各项指标变化,为港口船舶日常通航提供气象服务……近日,记者走进海口市气象台,了解这支气象队伍为保障海峡航运安全日复一日的值守与忙碌,体会他们在平凡日常中编织的气象“安全网”。
“实时更新的系统数据,能够帮助我们捕捉到琼州海峡天气的细微变化,及时研判天气发展形势,为保障船舶通航提供实打实的决策依据。”市气象台副台长林正杨介绍,这套琼州海峡灾害天气监测预警保障系统,正是破解海峡气象保障难题的“利器”之一。
据了解,为填补琼州海峡大雾监测领域空白,市气象局联合相关部门在海口秀英港、新海港及徐闻海安新港建成3套能见度激光雷达,监测范围基本覆盖琼州海峡两岸港口的港池和航道。在此基础上,针对台风、暴雨、海雾等灾害性天气开发的精准发布终端,可实现分灾种、分港区的灾害性天气靶向预报预警,为各部门应对气象灾害及快速联动提供决策依据。
“今年春运期间,我们与海口海事局建立特殊时段联勤联值联动工作机制,派遣技术骨干进驻海口海事局联合值班,大雾天气时发布逐小时能见度实况和未来大雾天气演变趋势,为停航复航决策提供气象服务支撑。”市气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与海事、交通等相关部门建立通航会商机制,2020年以来琼州海峡已累计增加通航窗口期2000小时以上,有力保障琼州海峡安全畅通。
强化联动 保障城市交通畅行
8月4日午后,位于龙昆南路的一处单点雨量站前,市气象局工作人员正在检查设备运行状况,并清理雨量器内的落叶杂物。据了解,为织密积涝监测站网,目前全市易涝点周边区域已建成35个积涝监测点、14个单点雨量站,它们就像城市内涝预警的“千里眼”,能够实时捕捉道路积水变化,定时向气象部门传回数据。
市气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破解城市内涝难题,气象部门构建起“监测—预警—联动”全链条城市内涝风险预警体系,并推动多部门协同响应:通过网格化梳理排水管网信息,建立内涝数学模型与风险阈值,建成海口暴雨积涝系统;与水务、交警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快速响应的联动机制,及时发布风险预警提示,指导排水应急和交通疏导调度,缓解城市暴雨积涝造成的交通拥堵问题,保障城市交通“主动脉”安全畅行。
据了解,市气象局以决策指挥需求为导向,强化气象部门各级联动和各行业多部门联动,推行“一过程一策略”气象预报服务,在台风、强对流等天气过程中,动态调整重点关注内容和防御对策建议,为“五停一关”、人员转移等决策提供支撑。下一步,海口市气象局将持续提升气象监测预报能力,深化气象科技创新应用,优化灾害性天气预警服务。同时,进一步强化与各部门的联动协作,拓展服务领域、细化服务举措,推动气象服务更精准对接城市运行和民生需求,为海南自贸港核心引领区建设提供更坚实的气象服务保障。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