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我们将迎来立秋节气。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秋天的第一个节气。立秋意味着暑去凉来,秋天的脚步逐渐临近。在这个季节交替的时段,人体的生理机能也会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钟军华表示,掌握立秋节气的中医养生方法,从起居、饮食、情绪、运动等方面进行科学调养,对保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从起居方面来看,立秋之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此时,人们应当顺应这一自然规律,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黄帝内经》中提到:“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意思是说,在秋季的三个月里,应该早睡早起,像鸡一样按时作息。早睡可以顺应阳气的收敛,早起则有助于肺气的舒展。一般来说,晚上10点左右入睡较为适宜,早上6点左右起床,这样可以保证充足的睡眠,使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立秋之后,昼夜温差逐渐增大,夜晚睡觉时要注意保暖,盖好被子,避免腹部着凉。尤其是老人、儿童和体质较弱的人群,更要注意适时增减衣物,防止感冒。
饮食调养在立秋节气养生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秋季气候干燥,人体容易出现口干、咽干、鼻干、皮肤干燥等症状,因此饮食上应以滋阴润肺、防燥护阴为原则。可以多吃一些具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作用的食物,如梨、百合、银耳、蜂蜜、芝麻、藕、荸荠等。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养血生肌、润肺去燥等功能,最适宜于秋季发热和内热的病人食用。百合能润肺止咳、清心安神,对秋季常见的咳嗽、失眠等症状有很好的调理作用。银耳富含天然植物性胶质,加上它的滋阴作用,长期服用可以润肤,并有祛除脸部黄褐斑、雀斑的功效。要少吃辛辣、燥热、油腻的食物,如辣椒、花椒、生姜、油炸食品等,以免加重秋燥症状。秋季是丰收的季节,各种瓜果大量上市,但要注意适量食用,避免因食用过多生冷食物而损伤脾胃。
情绪调节也是立秋养生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秋季,自然界的景象由繁茂趋向萧索、凋零,人们的情绪也容易受到这种变化的影响,产生悲伤、忧郁等不良情绪。中医认为,秋季与肺脏相对应,而肺在志为忧,过度的忧愁悲伤会损伤肺气。因此,在立秋时节,要注重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可以通过参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来转移注意力,如听音乐、绘画、书法、旅游等,以缓解不良情绪。还可以多与家人、朋友交流沟通,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释放内心的压力。要学会正视季节变化带来的情绪波动,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平和的心态迎接秋季的到来。
适当的运动对于立秋节气养生同样重要。秋季气候凉爽,是进行体育锻炼的好时节。通过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但是,秋季运动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劳累。可以选择一些较为轻松平缓、运动量适中的项目,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八段锦等。散步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运动方式,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还能使人心情愉悦。慢跑能增强呼吸功能,使肺活量增加,提高人体对氧气的摄取能力。太极拳和八段锦则是传统的中医养生功法,动作柔和缓慢,注重气息的调节和身体的整体协调性,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练习。在运动过程中,要注意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运动损伤。运动后要及时补充水分,以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
立秋节气的中医养生需要从起居、饮食、情绪、运动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调养。只有顺应自然规律,科学养生,才能在秋季保持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让我们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做好养生保健工作,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新的挑战。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