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今天的‘情绪魔法课’让我知道,生气时可以画一朵乌云,再把它变成彩虹!”近日,在海口市秀英区海秀街道“教联体”项目暑期课堂上,10岁的小琪举着画满彩色线条的卡片奔向家长王女士。这一幕发生在家庭教育成长团辅活动的现场,也是海秀街道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项目的生动缩影。
美术课堂。
成长课堂:从“情绪魔法”到亲子沟通
在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学的教室内,二十多名孩子和家长围坐成圈,在成长教育老师何丽花的引导下参与“情绪气象站”互动游戏。孩子们用不同颜色的贴纸标注自己的情绪状态,家长们则通过“心灵望远镜”观察孩子的内心世界。“以前孩子发脾气我只会批评,现在学会了先问一句‘你需要妈妈抱抱吗?’”家长王女士在课后分享道。
成长课程是本次“教联体”项目的核心内容之一。“我们调研发现,70%的家长反映与孩子沟通存在障碍,这些课程就是要搭建一座‘理解之桥’。”据海秀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针对暑期亲子矛盾易发问题,在7、8月设计了12节成长Young亲子课程,其中成长团辅课程聚焦亲子沟通技巧,帮助家长识别和管理自己和孩子的情绪,教授家长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
“以前总逼孩子写作业,亲子关系紧张。”家长刘先生在采访中坦言,通过亲子沟通课程,他学会了“非暴力沟通四步法”,“现在我会先问‘你今天想先做哪科作业’,冲突少了,孩子效率反而高了。”
黏土课堂。
创新融合:亲子收纳课变成长健康教育新阵地
“原来叠衣服也有这么多技巧!”在成长young亲子收纳实践课上,家长和孩子们跟着老师学习“口袋折叠法”,将凌乱的衣物变成整齐的“小方块”。这是海口市秀英区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项目中一堂亲子收纳实践课,看似简单的物品整理,蕴含着丰富的成长健康教育内涵。
家长陈女士一边和孩子叠衣服,一边轻声交流:“妈妈发现你把最喜欢的T恤放在最外面,能告诉我为什么吗?”这样温馨的场景,是成长教育融入生活实践的生动写照,为家校社协同育人探索出新路径。“我们不是简单地教孩子如何叠衣服,而是通过物品整理的过程,观察和引导孩子的心理状态。”课程老师王冬梅介绍道。比如在“物品分类”环节,教师会特别关注孩子的决策过程;在“空间规划”时,会引导亲子进行有效沟通;在“回忆整理”阶段,则注重情感交流。
一堂课下来,家长已经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家长陈女士分享道:“以前催孩子收拾房间总会引发争吵,现在我们达成共识,将一起制定整理计划,孩子们的自理能力和时间管理意识一定会有明显提升。”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