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行政村快递通达率已超过80%
快递进村,幸福邮到家门口
8月13日,在琼山区三门坡镇客货邮融合综合服务站,“村村通”客车司机将快递包裹搬运上车。记者 苏弼坤 摄
“今天要取的4个快递来自3家不同公司,服务点都集中在这条街,取件特别方便。”8月20日上午9时许,美兰区演丰镇芳园村村民张华来到演东村的瑶城街,依次取完快递后感慨道:“现在邮政、圆通、申通、兔喜都开进了村委会,取件寄件省时省力,生活方便多了。”
近年来,海口稳步推进“快递进村”民生实事工作,深入推进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进一步畅通农产品出村进城和消费品下乡进村的双向流通渠道。截至今年8月中旬,海口行政村快递通达率已超过80%,完成年度目标100%;海口农村地区邮件快件投递量近1500万件,同比增长9%。
海口农村快递业务量的快速增长,不仅反映出邮政快递业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持续提升,也折射出海南自贸港消费需求的不断释放,以及消费市场的活力与潜力。
8月15日,在美兰区演丰镇塔市村邮政综合便民服务站,工作人员正在整理快递。记者 杨鹤 摄
运营方式多样 248个建制村均设邮政便民服务站
8月20日上午9时,美兰区演丰镇演东村的瑶城街热闹非凡。美兰区演丰镇演东村邮政综合便民服务站和各快递企业驿站内,工作人员正麻利地分拣包裹、录入信息;村民或骑电动车,或步行前来,有序排队寄取邮件。大家熟练地报取件码、填写寄件单,工作人员与村民之间配合默契,勾勒出一幅乡村物流繁忙而有序的生动画面。
该邮政综合便民服务站负责人林小丹介绍,三年前服务站刚开始运作时,每天收寄量仅几十件,如今越来越多的快递直达村里,收寄量已跃升至每天200余件。
“为满足村民夜间取件需求,今年驿站增设了600个快递柜,开启24小时营业模式。”兔喜驿站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驿站整合了中通和韵达的快递业务,每日收寄量约600件。增设快递柜实行24小时营业,极大方便了当地村民,取件时间更加灵活自由。
美兰区演丰镇塔市村邮政综合便民服务站负责人冯宝玲表示,5年前快递还未直达村委会,村民只能去镇上寄取件。2020年8月,在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海口市分公司的支持下,便民服务站应运而生。如今站点已有邮政、顺丰、圆通、极兔、申通等多家企业入驻,快递数量连年攀升,单日收寄量可达800件。
“海口市22个乡镇248个建制村均设立邮政便民服务站,运营形式多样,多数由小商铺兼职运营。”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海口市分公司渠道部经理陈庆介绍,寄递企业也相互合作,共享网络资源,实现多品牌集约分拣,共同配送乡镇农村邮件快件,农村物流体系正日益完善。
邮政快递业一头连着生产供给,一头连着消费需求。在近年荔枝寄递期间,海口市邮政管理局坚持“服务”和“监管”两手抓,助力海口火山荔枝从枝头“极速”送达全国各地消费者。海口邮政、顺丰、京东全货机执飞6架,覆盖全国超280个城市。邮政“线上+线下”齐发力,线上平台推介,线下通过自提和落地配等方式推广荔枝,为持续擦亮“琼字号”优质农产品品牌提供了重要支撑。
8月15日,在美兰区演丰镇演东村瑶城申通快递站,工作人员正在为村民扫码取件。记者 杨鹤 摄
模式日趋成熟 “客货邮”线路今年计划再增3条
“这班要送的快递都齐了吧,没问题就签单了。”8月15日中午,琼山区三门坡镇客货邮融合综合服务站,一辆标有“客货邮”字样的“村村通”客车停靠后,驾驶员冯雪琴将邮政工作人员分拣打包好的快递包裹搬运上车。随着邮件数量确认完毕、交接单签字完成,这班“客货邮”线路载着当天快递进村了。
“服务站一个月快递收寄量近千件,借助‘村村通’客车‘带货’,老百姓收寄快递的平均耗时明显缩短了。”三门坡镇客货邮融合综合服务站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农村“客货邮”融合模式整合了农村客运、货运物流和邮政快递三大服务功能。2023年12月,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海口市分公司联合多部门,共同推动这一模式落地。该模式建立了“货运物流市县中转、快递企业镇级分拨、客运企业村级配送”的三级快递运输服务体系,充分利用“村村通”客车灵活发班的优势,以“定线、定车、定时、定点”的方式捎带小件快递,有效破解“快递进村”的难题。
陈庆介绍,我市在三门坡镇、龙桥镇、三江镇、永兴镇、云龙镇等5个乡镇建设了乡镇分拨中心,并依托综合服务站,在高效配送乡镇快递的同时,集成快递收寄、农产品展销、便民服务等功能。今年以来,5个镇级中心收寄量已超3.5万件。
“目前,全市已开通9条从镇到村的快递配送线路,下半年预计再增设3条,进一步构建资源共享、降本增效、可持续发展的农村运输服务体系,助力乡村振兴。”海口“村村通”客车线管员林道和说。
8月15日,在美兰区演丰镇塔市村邮政综合便民服务站,工作人员使用生物基降解快递袋收装快递。记者 杨鹤 摄
快递包装“瘦身” 电商快件实现100%环保包装应用
8月16日上午,前来塔市村邮政综合便民服务站取件的村民拆开快递后,主动将纸盒等包装材料放入站点内设置的绿色循环回收箱。冯宝玲告诉记者:“我们在服务站门口设置了回收箱,收集村民不再使用的纸箱。大家拆完快递后,常顺手把完好无损的纸箱投进去,经我们处理后重新利用。”一投一收之间,每月有大量纸箱在此实现循环利用。
交谈间隙,顺丰速运快递员将包裹送至塔市村邮政综合便民服务站后,便匆匆赶往下一站。他的快递车上,大量印有全生物降解标识的包装袋格外醒目。海南顺丰速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21年以来,公司已投入使用全生物降解包装袋超4000万个,可降解胶带已覆盖全省所有网点,并直达村委会便民服务站。
除了推广普惠的环保包装,在生鲜产品尤其是荔枝寄递方面,顺丰也针对痛点推出了创新环保方案。荔枝味道鲜美,但保质期极短。以往主流的泡沫箱加冰袋的保鲜方式,不仅成本高,还存在环保问题。“今年以来,我们公司已投入1万个丰调箱,其白色气阀能自动调节箱内气体浓度,延长水果保鲜时间。寄送荔枝使用丰调箱,只需在箱内铺上吸水纸,再用可降解胶带封合,无需冰袋和预冷操作,既降低发运成本,又提高打包效率。同时,丰调箱无异味、更环保,能确保荔枝口感在长途运输中不受影响。”该负责人介绍。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全市电商邮件快件已实现100%环保包装应用,其中可降解包装材料使用率达95%,通过绿色回收装置复用的瓦楞纸箱累计超过255万个。
当前,海口管理部门严格对照行业绿色要求,督促企业全面推广低克重高强度纸箱和可降解包装袋,从源头上降低包装污染;规范胶带使用,限制胶带宽度,避免过度包装;在网点设置专门的包装废弃物回收区域,开展包装循环利用行动,鼓励村民将使用后的纸箱等包装材料送回网点,实现资源的二次利用,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力,让绿色寄递成为乡村发展的新亮点。
8月13日,在龙华区龙桥镇客货邮融合综合服务站,工作人员正在有序分拣邮件。记者 苏弼坤 摄
记者手记 快递进村为乡村振兴“跑好腿”
快递进村,是打通工业品下行“最后一公里”与农产品出村“最初一公里”的关键环节,在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曾经,海口农村群众收寄快递需往返镇上,耗时费力。如今,海口22个乡镇248个建制村均已设立邮政便民服务站,多种运营模式并存,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便捷收寄快递。兔喜驿站增设快递柜开启24小时营业模式,满足了村民夜间取件需求。“客货邮”融合发展模式的推进,更是为乡村物流注入了新动力,有效破解了“最后一公里”难题,实现包裹直抵村委会,村民网购体验已与城市相差无几。
海口既是省会,也是全省的物流枢纽。下一步,在服务好本地城乡居民的基础上,海口邮政快递业应进一步强化枢纽功能,以高效、便捷的服务支撑县域经济发展,成为连接城乡、促进消费、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以此为契机,海口邮政快递企业可主动对接县域特色产业,针对农产品等提供定制化寄递物流解决方案,助力更多“琼字号”产品走出海南,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实支撑。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