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迫切要求,事关百姓民生福祉、社会和谐稳定。
“十四五”以来,从制度创新到服务落地,从资源扩容到结构优化,一场惠及亿万老年人的深刻变革稳步推进,让老年人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
优化供给格局 健全服务体系
正午时分,浙江省海宁市硖石街道的西山爱心食堂内饭菜飘香。
67岁的刘奶奶告诉记者,她和老伴常在这里吃,既方便又便宜,一荤一素9块钱。
硖石街道有60岁以上老人2.2万余人,约占辖区总人口的三成。为解决高龄老人、空巢老人等用餐难问题,2023年4月,爱心食堂正式运营,年助餐服务可达11.96万人次。
刘奶奶的生活变化,是我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快速发展的缩影。近年来,全国共建成约8.6万个老年助餐点,各地在政府统筹基础上,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因地制宜探索出了“社会餐饮+委托服务”“中央厨房+专业配送”等模式,不断提升老年助餐服务水平。
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3.1亿人,占总人口的22%,大部分老年人倾向于在熟悉、就近就便的环境中安享幸福晚年。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多措并举引导专业优质资源向老年人周边、身边、床边聚集尤为重要。
发布规划用地和设施建设等支持政策,出台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十四五”以来,系列政策保障助力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加快发展。老年助餐助浴、家庭养老床位、适老化改造、“物业+养老”等服务更加方便可及。
《2024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截至去年底全国共有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40.6万个,养老床位合计799.3万张,其中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36.6万个,床位291.5万张……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日渐完善,服务体系持续优化。
聚焦重点人群 强化要素保障
8月初,家住山东省青岛市辽源路街道的丁述基老人在工作人员指导下,领取了青岛市首张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消费补贴优惠券,可抵扣补贴项目内个人自付养老服务消费金额的40%。
今年7月,民政部、财政部联合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
如何兜牢兜准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刚性养老服务需求,是养老服务的“必答题”。
为改善失能老年人生活质量,减轻家庭照护负担,我国自2016年启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截至去年底全国参保人数超1.8亿人;全国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为65.7%,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十四五”期间,累计支持224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要素保障更足,照护供给规模不断扩大。
相较于城市养老服务资源集中、市场成熟,农村老人养老是我国养老服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农村养老服务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意见,明确提出健全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开展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鼓励开展村级互助性养老服务……
中央财政安排2.96亿元支持59个地区开展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以点带面推动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整体水平;支持农村特殊困难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各地整合利用村级活动中心、闲置校舍、农家大院等资源建设互助养老点。“十四五”期间,我国农村养老服务设施明显改善,覆盖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逐步健全。
加大支持力度 助力老有所为
既要老有所养,也要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老年人是社会的财富,不是社会的包袱。”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原新表示,尤其对于低龄老年人来说,他们拥有相对健康的体魄,多受过良好教育,积累了丰富且宝贵的人生经验、知识技能、资源力量。
支持有意愿的老年人持续发光发热,完善相关政策体系、提升其社会参与能力,是支持老年人实现自我价值、乐享幸福晚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老年志愿服务常态长效开展。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印发实施《关于深入开展新时代“银龄行动”的指导意见》,开展省际对口援助。从2003年起,全国参加“银龄行动”的老年志愿者累计超700万人次,开展援助项目4000多个,受益群众4亿多人次。广大老年志愿者为助力乡村振兴、科教兴国、健康中国等贡献力量。
老年文体教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截至2024年底,全国老年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汇聚44.1万门(个)课程资源,累计提供学习支持服务1.7亿人次;出台政策文件,推进老年阅读工作,鼓励为老年人提供免费或优惠的有线电视收视服务,提升旅游服务设施适老化水平……老年人教育和文体服务等供给更加高效,参与社会活动质量进一步提高。
以制度建设为引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从老有所养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日趋成熟,亿万老年人生活将更幸福,中国式现代化的底色更温暖。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