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历经80多个日夜的专业救治与悉心康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热带点斑原海豚“万万”在万宁石梅湾回归大海。这是万宁海域首例海豚类海洋哺乳动物完整救护并成功放归的案例。
 
海口权威新闻门户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 海南新闻>

热带点斑原海豚“万万”在万宁石梅湾回归大海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25-09-15 09:33

政府、科研机构、公益组织与爱心企业等持续救助万宁海域搁浅海豚近3个月——

“万万”成功回归大海

9月14日,历经80多个日夜的专业救治与悉心康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热带点斑原海豚“万万”在万宁石梅湾回归大海。这是万宁海域首例海豚类海洋哺乳动物完整救护并成功放归的案例。

上午9时许,运载“万万”的运输船驶向预定放归海域。约12时,在人们的注视与祝福中,担架缓缓倾斜,“万万”尾鳍轻摆,矫健地潜入碧波,身影渐渐与无垠大海融为一体。

9月14日中午,工作人员拍摄记录重回大海后跃出水面的海豚“万万”。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程龙 摄

“‘万万’成功重返海洋,不仅标志着我们救助能力的显著提升,更是一堂生动的全民海洋保护公开课。”三亚市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秘书长蒲冰梅难掩激动之情。

时间回溯到6月18日,这头点斑原海豚在万宁神州半岛附近海域意外搁浅。“当时它在岸边不停旋转,状态明显异常,我们判断它急需人类帮助。”万宁蓝天救援队神州半岛第一湾、第二湾中队队长张史乐和队员第一时间发现上报,并采取应急救助措施。

救助现场,队员们小心扶稳海豚的呼吸孔,助其保持正常呼吸,并在沙滩挖掘临时水坑持续泼水保湿,等待专业救援团队抵达。随即,政府、科研机构、公益组织与爱心企业等多方力量汇聚一线,携手守护生命。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组织志愿者轮班值守,配合兽医团队实施紧急救护。

在海南省农业农村厅的协调下,万宁市迅速响应,联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富力蓝海保育救护中心等单位,展开联合救援与系统治疗。

同时,在“万万”救助信息发布后,24小时内,万宁20家企业踊跃捐助爱心善款,为“万万”的后续救护提供了坚实的资金支持。这场与时间赛跑的紧急救援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援助,为其后续长达80多天的康复赢得了宝贵时机。

经全面检查,“万万”搁浅时虽体表无显著外伤,但存在无法自主平衡、食欲废绝、身体虚弱及严重脱水等症状。胃镜与血液检查结果显示,其患有胃溃疡,并伴有炎症反应及肝肾功能指标异常。

经过保育团队日夜精准治疗与细心照料,近日,“万万”的行为能力已完全恢复,各项血液生化指标均恢复至正常范围,身体机能显著改善。经专家组综合评估和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批准,海豚于9月14日在万宁海域放归大海。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戴历明表示:“通过此次救护,我们积累了该物种宝贵的生理特征与行为资料,对未来的保护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祝愿‘万万’在大海中健康成长,也呼吁公众继续关注海洋环境保护。”

据了解,海南省已批准成立17家海洋动物救助单位,形成覆盖全省的救助网络,救助范围覆盖南海区域绝大多数海洋物种。

“‘万万’属于鲸豚。全球范围内成功救护鲸豚的案例极为罕见。海南近年来在鲸豚、海龟等物种救助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为‘万万’的成功放归奠定了坚实基础。”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业务负责人说,野生动物救护靠的不是单打独斗,需更多社会机构、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共同参与,同时也期待出台更完善的救助体系规范与政策支持。

万宁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万万”的成功放归,也体现了陵水、万宁、三亚三地协同及全社会共同守护海洋生命的良好氛围。优良的海洋生态是海南可持续发展的天然优势,万宁将持续推进海洋生态修复与保护,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林博新] [编辑:杨玲]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