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幕幕乡村发展的生动画面,正是琼山区大力发展乡土人才、赋能乡村发展的有力见证。近年来,琼山区抢抓人才“第一资源”,推动人才下沉一线,以乡村“人才链”之变促产业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海口权威新闻门户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 聚焦海口>都市>

海口琼山区聚智引才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25-10-10 10:06

海口琼山区聚智引才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人才聚乡村 发展添活力

在琼山区大坡镇,一颗颗青桔清香四溢,这绿果不仅美了村庄,更鼓了村民口袋;在云龙镇一处村道旁,纱网大棚内一排排绿菜长势喜人,这里正种植一种不打农药的“放心菜”……

这一幕幕乡村发展的生动画面,正是琼山区大力发展乡土人才、赋能乡村发展的有力见证。近年来,琼山区抢抓人才“第一资源”,推动人才下沉一线,以乡村“人才链”之变促产业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优服务

“新农人”安心扎根乡村

“为了能成功种植不打药、零农药残留的‘放心菜’,我们团队与多所省内外高校科研团队合作,研发出物理防虫的纱网、‘以菌治菌’的种植模式。”近日,走进位于云龙镇的海南新菜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海口示范基地,公司负责人唐水芳看着眼前翠绿的菜叶,满是自豪。

谁能想到,这位“种菜专家”,曾是高校老师、培训导师,却因对农业的热爱,毅然转身成为“新农人”。唐水芳告诉记者,琼山区有着浓厚的农业产业氛围,云龙镇地理位置优越,且村镇党员干部发展新产业、振兴乡村的意愿强烈,这里不仅有适合蔬菜种植的土壤,更有支持人才干事的“沃土”,便于2023年把公司落户至此,开启绿色种植技术的探索之路。

在政府部门的扶持下,该公司快速成长,目前已与多家商超、餐饮企业签订产销合作协议,并在全市40多个社区设立团购点,此外,还带动周边村庄劳动力就业。“政府帮我们完善周边基础设施、申请大棚补贴、对接农业保险等,让我们能专心搞生产、拓市场。”对于未来,他充满期待,“我们计划扩大基地规模,完善联农带农机制,让产业发展真正惠及更多农户。”

唐水芳的扎根与成长,是琼山区“以政策引人才、以产业聚人才”的生动缩影。近年来,琼山区聚焦乡村人才振兴需求,积极扶持像唐水芳这类的创业“新农人”,通过降低场地租金、减免相关费用、提供配套服务等政策“礼包”,为人才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逐步形成“人才引领产业发展,产业驱动农民致富”的良性循环,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10月9日,唐水芳(右)在琼山区云龙镇的海南新菜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海口示范基地,查看蔬菜长势。记者 孙士杰 摄

搭平台

“土专家”带头共同致富

每年一到荔枝上市时间,王录理都忙得不可开交。他既是海口金绿果水果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也是三门坡镇荔枝产业致富带头人。“2009年,我联合三门坡镇几位水果种植大户一起成立了合作社,目前已发展社员2231户,主营荔枝、瓜菜等农产品的收购、销售。”王录理说。

如今荔枝不仅成为种植户增收致富“金果子”,每年荔枝上市季节,合作社还为周边农民提供临时采摘、打包、装车等就业机会,拓宽周边地区农民增收渠道。

除了销售荔枝,王录理还助农科学种植。合作社每年都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以及院校教授前来开展技术指导教学。通过培训,农户在水果、瓜菜种植中可及时做好病害防治,确保荔枝等果蔬增产增收。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近年来,琼山区广拓人才“蓄水池”,深入发掘并重点培养像王录理这类本土创业人才,以及返乡创业人才等,将他们作为先进典型,带动更多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同时该区注重人才培育,不定期组织主题座谈、赴先进地区考察等交流活动,促进人才互学互鉴、资源共享。

此外,琼山区精心打造11个集创新、孵化、服务于一体的乡村人才特色点位;大力实施“乡土能人”培育计划,先后发掘培养552名乡村人才;创新成立云龙花卉苗木、三门坡荔枝、大坡胡椒等3个产业链党委,链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60家……一个个详实的数据,不仅是人才扎根乡土的生动注脚,更勾勒出人才与乡村振兴共融的长远图景。

琼山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探索人才振兴乡村有效路径,多措并举促进乡村人才队伍持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吸引汇聚更多人才在乡村广阔天地施展才华,让乡村振兴的底色更浓、成色更足。

[来源:海口日报] [作者:陈晓洁 赵永玮] [编辑:谢昀惠]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