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口以“渔”为核心纽带,深度挖掘“渔文化”内涵,推动传统渔业与文化、旅游以及体育等业态深度融合。
 
海口权威新闻门户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 聚焦海口>都市>

海口渔村以“渔”为核走上乡村振兴之路 小渔村书写“靠海吃海”新故事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25-10-17 09:55

渔村增收:新业态赋能乡村振兴

“玉姐,这儿的蛏子该怎么钩?”近日,在北港岛滩涂,市民王露一家跟着赶海向导翁琼玉学习钩蛏技巧。如今,北港岛越来越多村民像翁琼玉一样,凭借祖辈传下的赶海经验,兼职赶海向导,开辟出增收新路径。

“渔文旅”融合的深入推进,不仅让海口渔村焕新颜,更带动民宿、餐饮、向导服务等业态蓬勃发展,为渔民开辟多条增收渠道。

去年进驻北港岛的海口小岛觅物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主营垂钓、赶海、露营等休闲渔业项目。“我们与多位本地村民合作,他们空闲时就能来当兼职向导,用自身经验带游客赶海垂钓、科普海洋知识。”公司负责人吕鹤介绍,这既丰富了游客旅途,也让村民多了份收入。

随着游客增多,北港岛还盘活闲置资源引入民宿业态。村民朱卫东将自家房屋改造成京卓民宿,“这两年村里旅游火了,游客爱住民宿,我们就想试试转型。遇到节假日,民宿基本会迎来一波客流。”民宿还提供海鲜加工厨房,平时有空,朱卫东会陪游客赶海,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荣山寮村的民宿和餐饮行业,也借着“渔文旅”东风迎来旺季。10月15日傍晚,“渔三代”陈衍胜家的文霞小院坐满食客,一家人忙着接待客人。“荣山寮村火了以后,我们家餐饮店生意越来越好。”陈衍胜笑着说。

“我们积极培育休闲渔业、水上运动、主题民宿等多元化消费业态与体验场景,如今荣山寮村新业态愈发丰富。”西秀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继续围绕“渔耕文化+渔技体验+农趣互动”,打造更多特色活动,让“渔文旅”融合之路越走越宽,推动渔村旅游产业持续发展。

如今,从荣山寮到三联社区,再到北港岛,一个个曾经静谧的渔村,已成为海口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板。未来,海口将持续深耕“渔文旅”融合赛道,进一步挖掘渔文化内涵、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旅游服务,让渔村活力持续奔涌、渔民日子更加红火。

82459070304945541ccaf40dbd941382_0509b8a4cabecb36c0f1f004cfc38547.jpg

9月14日,海口市西秀镇第三届“工会杯”暨“和美渔村”杯篮球赛吸引市民游客前来观看。 记者 石中华 摄

记者手记

从“一时火”到“长久热”需双轮驱动

潮声里的海口渔村,凭借“渔文旅”融合焕发新生,正书写着“靠海吃海”新故事。

我们看到,“鲜”字打底的产业升级已见实效:渔民王光武用镜头打通渔获外销渠道,海鲜加工店让“现买现做”成为消费亮点,渔民实现“渔饭碗”与“旅游碗”双增收。

然而,要实现从“一时火”到“长久热”的跨越,需构建“硬基建+软机制”双轮驱动体系。硬件上,海口各渔村要加快完善交通路网、游客服务中心及智慧导览系统,补齐停车场、公厕等配套短板;软件上,要打造特色IP矩阵,推动各渔村差异化发展,同时建立游客反馈机制动态优化体验,让游客“来得舒心、玩得开心、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相信随着“硬基建”持续夯实与“软机制”落地见效,海口渔村的活力会长久涌动,渔民的增收渠道会更稳定,游客的体验也将愈发丰富。一幅更具韧性、更富魅力的乡村振兴“渔村新画卷”,正在椰城海岸线上徐徐展开。

[来源:海口日报] [作者:陈丽园 陈晓洁] [编辑:云梦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