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26个院前急救网点,打造守护生命的“15分钟急救圈”;全市AED配置总量突破3100台,为社会急救提供硬件保障;开展常态化技能培训,让急救“星火”遍布城乡……近年来,海口以市120急救中心为依托,联动城乡急救站点,积极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活动,构建急救数字平台,加快院前急救网络体系建设,让急救的“点点星火”汇聚成一张闪耀的生命安全守护网。
增设急救点 缩短镇域患者等待时间
“这里有人突发胸痛,急需送医。”近日,美兰区大致坡镇一名男子胸痛剧烈、大汗淋漓,其家属立即拨通了120急救电话。约5分钟后,一辆救护车经调度从大致坡镇卫生院疾驰而至,将患者转运到海口市人民医院。
“救护车很快就到了,我们安心多了。”该患者家属感慨道,以前如果有人突发急病,等救护车的时间很长,让人焦躁难安。今年6月底,海口市人民医院大致坡急救站的建成启用,明显缩短了镇域患者等待救命的时间。
在海口市120急救中心,值班人员出诊前查看救护车上配置仪器的运行情况。记者 苏弼坤 摄
由于距离远,急救力量、急救站点不足等原因,乡镇曾是院前急救体系建设中的“短板”。“过去由于缺乏本地急救力量,患者从发病到送达上级医院救治,途中耗时较长,有时会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在海口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陈瑞娟看来,急救站点的前移,实现了“现场快速处置、途中持续监护、院内提前准备”的一体化救治模式。
急救站点前移至乡镇,是海口市推动专业院前急救网络建设,加快构建“15分钟急救圈”的重要举措。近两年来,我市在城区建成了5个直属急救站,并依托13家急救网络医院设立了16个急救站点。海口市120急救中心调度科科长李丽萍介绍,去年,海口城区急救平均反应时间缩短至14分钟以内。
同时,针对乡镇院前急救反应时间长、服务半径大、效率不高等问题,我市加快推进乡镇急救站点的建设。从2024年至今,我市依托各镇卫生院,已建成琼山区云龙镇、三门坡镇、龙华区龙泉镇、秀英区东山镇、美兰区大致坡镇等5个急救站点。“乡镇急救站点的投用,有效缩短了镇域急救反应时间。”李丽萍表示,如今经调度,救护车从急救站点驶离出诊的时间可控制在3分钟以内。下一步,我市计划再建设3个乡镇急救站点,今后乡镇急救平均反应时间也将缩短至15分钟以内。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