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作为秋季的终章,标志着气温持续走低,初霜渐次登场。此时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中医养生的核心在于顺应这一自然节律。今天,跟着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钟军华从起居、饮食、运动等维度科学调理,同时做好疾病预防,为寒冬储备健康能量。
一、起居有常:早睡护阳,保暖防寒
霜降后昼夜温差显著加大,起居调理需遵循“早睡早起,与鸡俱兴”的养生原则。早睡能帮助身体蓄积阳气,抵御夜间寒气;早起则可舒展肺气,避免肺气收敛过盛引发不适。
保暖是此时的重中之重,尤其要做好脚部和腹部的防护。中医常说“寒从脚起”,脚部远离心脏,血液循环较慢且皮下脂肪薄弱,一旦受寒易导致呼吸道黏膜血管收缩,降低抗病能力,增加感冒风险。建议选择保暖性佳的鞋袜,每晚用40℃左右的热水泡脚15-20分钟,既能温暖足部,又能促进血液循环、滋养肝肾。腹部受凉则容易损伤脾胃阳气,引发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等问题,日常可佩戴薄款护腰,避免衣物过短暴露腹部。
二、饮食调补:平补润燥,寒热适宜
霜降饮食以“平补”为核心,兼顾滋阴润燥与温中抗寒。此时气候干燥,人体易出现口干、唇裂、皮肤干燥等“秋燥”症状,可多吃润肺生津、健脾益胃的食物:
梨能生津止渴、清热化痰,生吃或炖冰糖雪梨水都是不错的选择;
百合可润肺止咳、清心安神,适合搭配小米煮粥,缓解秋燥引发的失眠、心烦;
苹果、柿子、蜂蜜、芝麻等也能补充水分和营养,改善干燥状态。
同时,为增强抗寒能力,可适当摄入羊肉、牛肉、桂圆等温热性食物,但需控制量,避免过量导致上火。此外,应减少辛辣、油腻、生冷食物的摄入,以免加重脾胃负担。
三、适度运动:温和锻炼,择时而行
霜降时节的运动以“温和适度”为原则,过于剧烈的运动易耗损阳气。推荐选择太极拳、八段锦、散步、慢跑等舒缓的运动方式,既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又能调节精神状态、缓解秋乏。
运动时间建议避开早晚低温时段,优先选择上午10点后至下午3点前,此时气温较高、阳光充足,空气质量也相对较好。运动时需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突然加大运动量导致疲劳或受伤;运动后及时补充温水,更换干爽衣物,防止受凉。
四、疾病防治:重点防护,未病先防
霜降天气多变,是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期,需针对性做好预防措施:
呼吸道疾病:保持室内定时通风,减少病毒滋生;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封闭场所,必要时佩戴口罩;坚持适度锻炼,增强呼吸道抵抗力。
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患者需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导致血管收缩;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大喜大悲;遵医嘱规律服药,定期监测血压、血糖指标。
胃肠道疾病: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不洁食物;养成规律进食的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减轻肠胃负担。
此外,可根据个人体质在专业医师指导下,适当服用黄芪、党参、枸杞等中药调理,增强机体免疫力,但切勿自行盲目用药。
霜降养生是一个综合性的调理过程,唯有将合理起居、科学饮食、适度运动与疾病预防相结合,才能顺应时节变化,维持身体机能平衡,为顺利度过寒冬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