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11月6日消息(特约记者陈创淼 记者谢昀惠)如果一个城中村1.8万总人口中1.6万是外来人口,该如何有效管理?秀英区海秀镇水头村给出了答案——该村以党建为核心,聚焦外来人口服务、城中村业态升级、平安家园建设三大任务,用“百千万”工作法交出了群众满意的“三张答卷”。
暖心服务聚民心 答好“服务卷”
“家里水电坏了有人修,孩子放学有地方去,在水头村住得很舒心!”租户李女士道出了1.6万名外来人口的共同心声。
作为外来人口集中的城中村,水头村创新推行“百事帮、千家访、万家和”工作法,构建“支部抓总、小组负责、单位协同、楼长管理”四级治理体系,让便民服务精准触达每个家庭。

8名村“两委”干部带领66名党员、村民代表,包联645名出租房“楼长”,组建益童荟便民服务队社区社会组织和爱心妈妈两支志愿服务队,858名村内技能人员主动参与,涵盖水电维修、义诊义剪、临时照护等多元服务。“桦加沙”“麦德姆”等强台风来临前,网格员与楼长连夜为未返乡租户关闭门窗、检查电器,用行动筑牢安全防线;黄妈妈作为楼长兼爱心妈妈,连续三年为残疾儿童家庭每月减免100元房租,用温情诠释邻里大爱。
“上门问、问卷问、座谈问”三问机制架起沟通桥梁。近两年水头村累计发放问卷8155份,收集意见7469项,梳理出群众较为关切的儿童服务、停车问题、公共卫生、村内设施等方面急难愁盼问题。村委会主动为12家经营困难商铺购置灭火器,通过“椰智荟”议事堂联动职能部门破解疑难问题。三年间,12345办件量从271件降至189件,一次性办结率从79%跃升至95%,群众满意率实现100%的满分跨越。

业态升级促增收 答好“发展卷”
“留人、留心、留业态”,水头村以三大举措激活城中村经济活力。村内11家企业、505间商铺涵盖加油站、食品制作、家具、餐饮、零售等多元业态,村“两委”干部牵头建立商企联系人机制,推行“四包一”服务模式,每月上门收集诉求,现场解决商铺门前乱停车、管道排水等问题208件。在强台风灾后重建中,村党支部协调水电部门抢修设施,组织党员群众清运路障,快速实现全村通水通电、商铺复工复产。
3000余名儿童的成长需求,成为“留心”工作的突破口。水头村打造全省首家流动儿童服务之家,面积160平米,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需求,设置了阅读区、观影区、活动区、学习区等4个功能区域。开展法治宣传、公益手工、儿童生日会等儿童活动50余场,惠及儿童累计5000余人次;开设春季、秋季公益课堂以及暑期托管班,解决了孩子课后及假期孩子兴趣需求及无人照护问题,420余人次儿童从中受益。

不涨租金、灵活收租、反哺惠民,一系列举措让业态扎根生长。已经营10年的常德肠子馆因房东坚持不涨租、改为“押一付一”模式,在合同到期后,选择继续留在水头经营;村两委主动上门招商,成功引进投资1500万元的海口仰望中心,年销售额突破1亿元,带动15名村民就业。通过规范“三资”监管,持续开展“两超一不”问题整改,2025年村集体新增收益可达197.955万元,预计2025年村集体收入可达787.655万元,较去年增长33.57%。村集体经济反哺基层治理,2024年至2025年共投入144.79万元用于基础设施维修、儿童之家运营、代缴村民农村养老保险等民生项目,实现村集体与群众共赢。

平安守护筑和谐 答好“幸福卷”
“晚上散步有联防队员巡逻,遇到急事有人帮,住在这里特别安心。”这是村民对水头村平安建设的高度认可。村里推行“两帮一保”工作机制,10名联防队员分班组24小时执勤,消防工作站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先后成功处置厨房失火、儿童落水等险情,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摩羯”台风防御中,村里组建3支应急队伍,提前修剪树木26棵、转移重点群众105人,通过线上线下宣传防灾知识,指导群众做好物资储备。灾后3天内完成道路清理、水电抢修,保障学校如期开学,实现“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目标。

矛盾化解“不出村”,和谐氛围人人享。依托“椰智荟”议事堂,联动律师、派出所等力量,村里推行“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模式,今年就地化解邻里纠纷87起。创新出租房“信用积分+星级”管理,对645名楼长按信息上报、安全管理等指标季度考核,星级评定结果公开公示,倒逼服务提升。“雪亮工程”实时监控,民警、联防队员、网格员联动处置,2024年纠纷求助警情同比下降33%,偷盗率下降32%,命案零发生,让平安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党建引领聚合力,民生为本促发展。海秀镇水头村用一件件民生实事、一项项发展举措、一个个平安成果,让服务更有温度、发展更有力度、幸福更有质感,为城中村治理与乡村振兴提供了生动范本。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